文學.藝術
2019-4-28
二〇一九年五月號
國際市場中的藝術光景──二○一九香港巴塞爾藝術展回顧(鄧凝姿)

當代全球化模式的大小藝術展覽,以社會議題為大前提;超大型的國際展覽如雙年展或三年展等,藝術家人數又往往超過百人之多,觀賞這些展覽的時候,未必對個別藝術家有所關注或了解;反之藝術博覽會的活動,則突顯了個別藝術家及其作品。有趣的是主題式的展覽,標榜了嚴肅和學術性,但看不清創作者的面貌;而開宗明義的展銷會,就把藝術家放在最前線,當然亦包括其背後的畫廊或經理人,反映藝術除了是人類文化發展的一個項目之外,也是一類需要悉心經營的行業。

巴塞爾藝術展是藝術行業內一個重要的展覽銷售渠道,在香港的正確名稱應是「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巴塞爾藝術展是一個私人牟利機構,每年在巴塞爾、香港和邁阿密三個地方舉行。據主辦機構網頁介紹,香港展會:「是展示亞洲及其他地區頂尖藝廊所代表作品的最佳舞台。為秉承巴塞爾藝術展支持亞洲藝壇發展的承諾,參展的藝廊半數來自亞洲及亞太區內。觀眾透過觀賞資深及新晉藝術家的作品,深入了解亞洲區內多元藝術創作的概況,作品兼備藝術歷史題材和前衛構想,包羅萬有。」換言之,香港展會除了展示國際藝術外,也是讓亞洲區藝術邁向國際的一個重要平台。近年,在香港其實有不少展銷會,如Art Central、Affordable Art Fair和在不同酒店或地區的銷售活動,只是巴塞爾藝術展是當中最頂級,且吸引或包含最多強大的收藏者和機構的活動。

不乏普普藝術式和名貴物料作品

不計特別場,只有三天開放給公眾人士的巴塞爾藝術展,今年也應該吸引了全球人士參觀。在展場中,也明顯看到更多由中國大陸來的觀眾,不過中國藝術家的作品似乎較往年低調,反之西方藝術歷史中的巨人畢加索則明亮登場,還有被稱為旅法華人藝術家趙無極的作品,同時也少不了普普藝術式和以名貴物料招徠的吸睛作品,如由村上隆(Takashi Murakami)用纖維強化塑料、不鏽鋼和金箔製成名為《金箭花》的作品,除了藝術家版本有三版外,也有另外的三個同樣版本供選購;達米恩.赫斯特(Damien Hirst)用鍍金不鏽鋼、玻璃和鋯石製成名為《悲傷的》作品,及其非常矚目的且用了不少真蝴蝶做物料的作品等。徐道獲(Do Ho Suh)著名的大型布料製作以家為題的懸掛建築裝置,近年相信是應市場需求,化成了小型版供觀眾欣賞。至於「藝聚空間」部分,這環節一直以來都是以大型裝置作品為主,個人看來今年的作品沒有特別之處,拉蒂法.艾霞克茜(Latifa Echakhch)名為《剝奪》的作品及其解說,總讓人覺得有點牽強。「策展角落」方面,Ben Brown畫廊上年推介香港藝術家韓志勳作品,今年展出以英國及香港為家的Rosamond Brown的風景畫;10 Chancery Lane畫廊除了重點展出黃銳、劉香成、馬德升及王克平作品外,也有跟星星畫會有關的文獻和檔案,紀念一九七九年在中國出現「星星美展」的四十周年。

另外,也有較接近年度式主題展的作品,例如Shilpa Gupta的《姓氏計劃(Surname Project)》,在展銷會中以《無題(Untitled)》展出,並且可以有數個版本供選藏。Shilpa Guta是印度藝術家,一九九七年藝術學士課程畢業後不久,已踏入環球大型展覽中,其作品被譽為能緊貼高端當代藝術的創作元素,如具備國際藝術的語言、低限度的做法、以概念為起點和關係藝術等。《姓氏計劃》是一個持續性的藝術計劃,發掘因為各種情況而改變了姓氏的人,其中有個人、社會動盪或政治因素等。計劃最初由身邊熟悉的人開始,擴展到其他地域人士,如猶太人逃避大屠殺而要改變姓氏等。這一個去地域的作品,反映全球人士的生存狀況,亦觸及文化身分議題。作品以片段格式出現,不單承載圖像的外框被分割成為兩部分,圖像本身也只顯示細部,作品的私隱性因而強烈起來。另外一個非常有影響力的英國藝術家David Hockney的一件作品也十分有趣味,這個名為《在工作室內(In The Studio)》紙本攝影素描(Photographic drawing printed on paper)作品,藝術家站在畫面差不多是中間的位置,兩旁及背後的牆壁都展示了創作者的風景畫,連前景也有一本打開的書,其上也有其作品的影像。David Hockney是上世紀六十年代普及藝術運動的著名人物,其後以風景為題材的作品也十分有吸引力,鮮明的顏色和清爽的筆觸貫徹其普普藝術的風格,是次展出的作品,在銷售與買賣的展示情境中,製造了一幅充滿諷刺性的畫面,作者把自己也賣給收藏者。

斷層的年代藝術

不過,還是希望了解香港的藝術家在巴塞爾藝術展的展出情況。自從香港迅速加入高檔的當代藝術圈子後,本地崛起的畫廊或一些外地畫廊,都會推廣本地的藝術家,尤以年輕的藝術家(特別是剛畢業的),都變得非常受歡迎,以往香港缺乏有系統的市場制式,除了已被確立的資深藝術家外,其他大部分特別是上世紀八十至九十年代出道,到現在已為成熟的藝術家,應該難以被考慮,反之年輕的較有推廣價值,這樣的發展也促成了斷層的年代藝術。是次巴塞爾藝術展中,在大部分參展的本地畫廊中,都可以看到香港藝術家的作品,但同時也有海外華人、中國大陸或澳門藝術家的作品。而能全部展出香港藝術家作品的是「嘉圖現代藝術」,其介紹單張也標榜:「……於二○○一年創立……多年以來,我們仍屹立為唯一致力推動香港當代藝術的畫廊。」看其所展出的作品明顯地傾向中國水墨山水畫的脈絡,大多是紙本作品,以年輕藝術家居多,其中一件為林佑森名為Light and Life的立體作品。林氏二○一○年修畢藝術學士課程後,從二○一四年到現在已多次參與香港的巴塞爾藝術展及其他國家的博覽展。其作品一直有類似中國山水畫的圖像,但採用了富當代都市象徵性的物料。其藝術陳述:「電子產品、水管、電線等是由城市製造出來的現代工業產品。當它失去了本身的功能後,就會變成廢物,再遭城市遺棄……將這些被人們遺棄的產品收集回來重新組合、上色,變成另一種新的風景。利用現成物創作的雕塑作品,進而探討變異中的城市生態。」林氏的城市變異景象同時兼容了傳統山水畫中堅立素質,是次作品製造了會發光的金屬花朵。除此之外,資深的藝倡畫廊也展出了一位香港藝術家甘志強的作品。甘氏以具象徵性的鳥籠著名,是次作品也有中國山水的情景,以數碼影像展示。看來中國山水藝術的傳統仍是重要的發展,看日後在博覽會形式的推動下,這類文人畫會有什麼的承傳或改變。

還有一段巴塞爾藝術展覽後的小插曲,Hakim Bishara在Hyperallergic四月頭的報道,有關Jeff Koons宣布在二○一九年退休的消息。Jeff Koons是藝術界明星,上一年還閃亮出現於香港巴塞爾藝術展覽會,據解釋是次退出商業藝術圈是因為宗教上一些體會,事實上Jeff Koons一直都有藝術版權或抄襲的官司、及跟畫廊的合作問題等,是次卻毅然宣布日後只為自己及家庭做作品,這都是一項特別的藝術新聞。商業藝術世界有巨大的影響力,遍及學術研究、人文風景、人類文化歷史和經濟活動等等,香港加入了這個國際藝術市場會繼續顯現什麼樣的藝術光景?

(作者為藝術工作者、策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