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藝術
2019-9-28
二〇一九年十月號
當代藝術語境需要的元素──談二○一九新藝潮(鄧海超)

首屆「新藝潮」博覽會於二○一五年在澳門舉行。這個藝術博覽會秉持一項抱負:它不是旨在展示頂級藝術品的商業藝術博覽,而是要建立一個開放創新的平台,推廣及展出世界各地年輕藝術家的最新藝術創作,與藝術界朋友和市民共享,了解藝術發展新風格。「新藝潮」透過公開徵集、評審機制,讓各地藝術院校近年來嶄露頭角的藝術家呈交代表作品參加比賽,藉兩輪網上評審及在展場評核作品原跡,選出具有水平的入選作品,並設立獎項頒予最優秀的佳作。評審俱為國際及本地知名的資深策展人、藝術家、藝術學院教授、藝評人等,以保證博覽會的公平性和作品質素。博覽會不只是提供一個展出機會,更令藝術愛好者、收藏家、策展人、藝廊可以彼此交流溝通,探視年輕一代的當代藝術創作和路向,也為藏家和藝術愛好者提供收藏的好機會。

今屆「新藝潮」博覽會亦在香港「元創方」藝術空間舉行,它是一座歷史建築,被活化成文創基地,歷史文化與當代創意瀰漫擴散,充滿活力,是博覽會的最佳展覽場所。今屆博覽會經多月來徵集作品後,逾百位來自香港、中國、日本、馬來西亞等東亞及東南亞國家;歐美地區如美國、法國、瑞士、德國、以至遠在南非、波蘭的中外年輕藝術家積極參與。首輪評選後,六十二位藝術家入選。他們將攜同多幀藝術原作來港展出,並由第二輪的評審作最後審視,選出最優秀作品和頒發獎項。

不囿傳統  拓境開新

香港是一個糅合中西文化、百川匯流的國際都市,藝術工作者亦以兼容並包的精神汲取養份,從事創作。一九六○年初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成立,成為第一所提供專業藝術訓練的學院,嗣後中文大學及香港大學均成立校外進修部,設有藝術文憑課程。近十多年來,大專院校和藝術學院有所遞增,包括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香港藝術學院等,延聘卓然有成的藝術家教授課程,培育了不少新晉藝術家。此外,也有不少學生遠赴中國、台灣、歐美的知名學府修習藝術,豐富了本地的藝術生態。「新藝潮」既以香港為基地,很自然地吸納了為數不少的本地年輕新晉參與。他們植根於中國文化,又勇於以一己思維拓境開新,如在水墨畫範疇,藝術家既探索傳統筆墨精神和技巧,也注入現代題材和觀念,重塑傳統、開新拓境。除油畫、水彩等固有媒體外,攝影、錄像、數碼創作、跨媒體創作也相繼湧現;陶瓷創作除意立體造型和施釉外,也以裝置形式呈現。在三屆「新藝潮」博覽會中,觀眾可得睹這種發展脈絡,呈示了當代香港藝術不囿於傳統風格,也不受中外形式限制的多元化創新意念、題材和技巧元素。其次,部分新晉藝術家中,亦有設立個人工作室,以及多次入選「新藝潮」博覽會,反映他們的可持續性發展和積極創作的熱忱。

在全球一體化的環境中,藝術的邊界也趨於模糊。以國族地區觀念作分野已不合時宜,我們不會以「中國藝術」、「英國藝術」、「法國藝術」為藝術風格定義。甚至媒體的界別也產生變化,繪畫、陶瓷、雕塑等固有類別依然存在,但多媒體、跨媒體、虛擬性、數碼化創作卻日益流行。然而國家性、民族性的影響仍不容否定,因為藝術家成長、生活和接受教育的文化、社會背景各有不同,東方和西方藝術也各有面目。在今次展出歐美、東南亞、東亞的年輕藝術家作品中,仍可窺見不同地區文化藝術元素的影響,在題材、觀念、技法、色彩各有呈現。然而當代藝術的核心潮流是藝術家致力創新,對人文社會有所回應,能開放地融會各種風格,以締造與民共鳴的當代藝術語境,拓境開新。這正是「新藝潮」博覽會希望達至的目標和理念。

第三屆新藝潮博覽會將於二○一九年十一月一至四日假中環PMQ元創方舉行,是次博覽會,共約有一百位藝術家參加,展覽分為三大系列,分別為國際藝術家系列、多元系列以及特別計劃系列。

國際藝術家系列

國際藝術家系列內,六十二位參展藝術家來自多個不同地方,如中國內地、日本、台灣、德國、法國、波蘭、南韓、美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南非、瑞士等。焦點藝術家包括:街頭藝術超新星美國藝術家Mr. Likey,獲譽為香港學歷極高、技法極好的畫家廖井梅,獲第二屆新藝潮觀眾評為最具潛質、來自波蘭的Kamila Wojciechowicz-Krauze,來自法國、自行創造特殊材料的Raphaële de Broissia,在香港的藝術家Kasper Forest為LGBT運動創作藝術品,取得二○一九拉古娜國際藝術特別獎的德國藝術家Pia Kintrup,還有專門以金魚入畫的馬來西亞藝術家Cristjen Lai及著名水墨畫畫家王無邪學生兼一九八九年度香港小姐亞軍得主朱潔儀等,各有特色,各具風格。

他們將競逐「新藝潮國際藝術家獎」,評審團由資深藝術界人士組成,包括︰著名藝術家宋冬、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總監Louis Nixon、紅門畫廊創辦人Adriana Alvarez-Nichol、著名收藏家兼藝術家張朱秋慧以及本人。他們會為第三屆新藝潮博覽會選出新藝潮國際藝術家獎得獎者,獎品包括為期三個月的台北寶藏巖國際藝術村駐村計劃。

多元系列

多元系列由不同藝術單位、畫廊及藝術家組成,包括﹕

一、Fridgemind帶來英國藝術家Will Blood的作品,Will Blood二○一三年以「The Book Of Bare Bones」系列作品一鳴驚人。

二、日本藝術家裕人礫翔令人驚歎於華麗共雅的金箔可以如此的當代。

三、L+帶來數位充滿好奇和年輕的台灣藝術家的新作。

四、Austy Lee迷戀強烈的視覺衝擊及造型,創造了一個個迷幻國度,就像他的珠寶設計。

五、新一代岩彩藝術家,以天然礦物晶體為媒介,帶來香港罕見、會呼吸的岩彩畫。

六、HK Youth Association帶來十一位青年畫家,當中包括克服脊椎問題獲獎無數昂然走上藝術路的鍾凱霖。

七、長衫薈帶來陸梅作品,以及展示一系列與長衫有關的藝術創作。

八、定光琴比利時出生,香港長大,於美國及英國接受藝術教育,擁有多元文化背景,以身份認同為創作主題,為新藝潮帶來最新力作。

 

特別計劃系列Next+

特別計劃系列Next+,展現新一代的創作才華及最新藝術趨勢,為觀眾帶來更多元的視覺體驗︰

一、Next Special由鍾大富策劃,《版畫為先》展覽承接當下版畫熱潮,展出中港台八位著名美術學院畢業、極具潛質的青年版畫家作品。參展藝術家包括劉啟光、常睿、廖博清、李亞平、李雨萱、牛智穎、洪詩雅及許以璇。

二、Next Contemp主要展現較實驗性的新媒體藝術,由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策劃,展出結合藝術與科技、充滿探索與創新的作品。包括錄像、聲音藝術及互動裝置等。

三、Next All Star由劉浩昌策劃,與有三十八年歷史、有畫壇奧林匹克之稱的「國際青少年蒙馬特現場寫生比賽」合作,展出五位國際青少年畫壇的冠軍人馬及是屆得獎作品,見證畫壇新一代的崛起。當中包括全場年紀最小,年僅十一歲的畫家劉禹之。

四、拔萃男書院走過一百五十年歷史,一眾「拔萃藝術家」組成《藝潮薈萃》專區。當中,拔萃男書院特別展出曾任拔萃男書院藝術科主任、享譽本地及海外畫壇的香港重要藝術家鄺耀鼎先生的十多幅版畫作品。

(本文圖畫由文心公關顧問有限公司提供。作者為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客席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