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藝術
2020-5-29
二〇二〇年六月號
不一樣的藝術 不一樣的研究──楊春棠的世界(鄧海超)

漫畫與插畫是兩種創作形式。前者多描述生活故事、世態人情;後者多輔助闡述書籍圖冊內容。漫畫大抵在清末民初開始流行,更具有宣傳教育功能。插畫歷史久遠,早見於唐宋佛經典籍,描畫佛教經傳;至明清降及二十世紀更為流行,如述故事小說的木刻板畫帖子及各種書籍、時事報刊等,以圖解闡釋相關內容。兩者共通之處是以簡單概略的圖像、平易近人的手法予以表現,以求易於明白,貼近群眾,達到普及教化的功能。多位近現代名畫家均擅於利用這兩種媒介貼近民眾,傳遞社會意識,如豐子愷的人文漫畫感情深摯、動人肺腑;程十髮、劉旦宅等從古代傳說故事及民族生活擷取靈感等均為圭臬。這兩種獨具創意風格和普及流行的藝術形式,在楊春棠先生筆下卻有新的表現內涵,呈示個人創意的語境。

楊春棠並非專業的漫畫家及插圖師。他的專業是博物館學。他畢業於香港大學中文系,並修讀中國藝術,曾於香港藝術館及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任職,後晉升為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總監、香港大學藝術學系榮譽副教授。二○一三年起任香港一新美術館總監。楊氏曾策劃多個重要中國藝術、香港藝術及當代藝術展,著作盈身,並熱心公務,曾任多次藝術評審。他之前曾撰寫述中國器物禽鳥昆蟲、神獸、建築、用具等獨有風情的《說物談情》及《一物風情》,今年更出版了兩本新書《不一樣的一樣》及《半一浮生》,書中部分漫畫、插圖原跡現於一新美術館展出。

絲絲緬懷中勵志感人

楊氏在香港成長、讀書、工作、生活,他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也經歷過艱辛歲月,見證了低下階層的生活境況,由是也對此地風土人情抱有深摯感情和人文情懷。他覺得人生歷程可以分為「悲」、「喜」兩面,無論你是富是貧,是幸福還是失落,都會或笑或哭,遇不如意事總要面對現實,在風雨中勇往向前。在新作《半一浮生》中,他虛構一位小人物:平半一;並藉此位日常可見的平凡人物身上呈示了生活點滴、世態人情。平半一出身於貧困環境,名字取自買賣東西時小販叫價「平一半」希望以廣招徠,在凡人的艱苦生活中也體會人與人之間的溫情。在書中各篇章和相輔的漫畫插圖中,寄寓人生不同段落的體會和情感。在〈吃在人前〉一篇中,他說因貧家庭小孩常要吃「臭雞蛋」、「鹹豆花」充飢,而嚮往有機會吃雞,那個時代,吃雞是奢侈之事。有一天鄰居大姑殺了豢養的雞而留給他一隻雞髀,但他因對雞產生了感情而難以下咽。那個年代的貧窮家庭便這樣面對刻苦生活而堅持下去。此故事配以《一場高興》、《一嘗美味》兩幅插圖。前者描畫主角一家老少圍桌舉筷享受美饌,一臉滿足。後者繪畫主角舉杯持酒,品嘗香茶美酒。經歷半生努力,平先生終能一償宿願,豐衣足食。〈守在校門〉一文述平先生少年困苦和同學們相交砥礪的歲月,那時要掙得足夠學費讀書並非易事,最後他得到學校獎學金而取得榮譽成績,正如篇章插圖所示,有如在拍賣《一舉成名》、在公開講座中《一鳴驚人》。這些故事中少年生活回憶歷歷在目,印證了未來的憧憬宿願,在絲絲緬懷中勵志感人。

文人習尚器物研究

楊春棠研究中國美術多年,對各藝術媒體認識極深。他常撰寫美術文章及舉辦講座,但卻避免以艱深虛玄的方式作沉悶的歷史陳述,而是用深入淺出、平易近人的文辭加以圖解予以闡述,令一般民眾不懼難以攀登的藝術殿堂,而能明白藝術真諦。他好以各種專題展述中國藝術品類和其包含的文化思想、歷史演變和美學意念。除常見的類別如繪畫、書法、玉器、文物外,也從嶄新角度介紹一些有趣專題如中國美術中色彩的含義和應用、歷代流行紋樣,如龍、鳳;文人雅事與習尚,如品酒、品茶、插花、焚香;器物組成部分的特色和功能;以至園林、牌坊;文玩、家具等。《不一樣的一樣》結集了他撰述中國美術的文章,饒有興味的說能引起觀眾的興趣和對中國文化藝術的了解。

書中〈一樣的紅〉一文闡述了「五行」中火的顏色。紅色代表強旺的生命,火能用來煮食和燒製陶瓷。紅是喜慶色彩,見於婚娶壽宴;血和火也能儆惡辟邪,亦為佛陀的背光。文章輔以人物持燭攜喜盒赴宴,上掛紅燈籠的插圖;以及雙手合什,背後站有火焰背光、捏持手印的佛陀圖像,分別反映了「紅」、「火」的文化藝術內涵。一般人多知道日本已發展成為完整體系的「香道」,但卻忽略其是源自中國源遠流長的「香文化」。在周代,古人已燃香表達對神明的敬意。漢代出現了用於焚香的「博山爐」,上飾蓬萊仙山及東王公、西王母及仙人紋飾,燃香時煙霧飄渺,恍如仙境,以求長生昇仙。佛道兩教均以焚香為禮拜祭典儀式,並具禪修證道時能寧神養氣的功能。其後多種香料由西亞及東南亞傳入,出現了多種香料款式如「香餅」、「盒香」、「線香」等。明清時代,文人雅士、貴婦佳人好佩戴香囊、香薰,更有幽香杳裊、祛蟲驅疾的功用。楊氏在文中以清晰精簡的文字介紹香文化,並輔以人物求籤焚香,以通神明的插圖;背景供桌上放置「五供」,包括香爐,所表現的正是焚香習尚的民俗意義。此書中多篇析述器物不同部分如蓋、口、耳、柄的功能和獨特藝術造型和時代背景,前人少有研究,亦堪賞析玩味。

在繪畫上,楊春棠的漫畫插圖並沒有使用太多的傳統人物畫技巧線條勾描,而是以素描速寫形式表達。他以較粗線條勾勒主角,突出形象,而其他配角則以較纖細線描簡略勾出。其行筆精簡拙樸,不重修飾,以敏銳俐落筆觸和對人物、主題的細緻觀察詮釋以達至「傳神達意、形神兼備」的境界。其行文精練暢達,不尚浮誇或故作玄虛,務求明白易懂,平易近人,引起讀者的興趣和思索。我與楊春棠相知多年,在大學、博物館工作每多交流機會,暢談藝事。楊兄是一位博物館長、學人,但絕不是一位古肅守舊的老學究。他為人風趣幽默,眼光獨到;幽默感和對生活的體會在其畫作呈現無遺。我常覺得其漫畫、插圖中戴眼鏡、作比劃、不拘小節的可掬主角人物其實是他自己的寫照,不知楊兄以為然否?

(本文圖畫由一新美術館提供。作者為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客席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