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藝術
驟眼看來,多倫多的當代藝術發展情況,好像比不上香港的熱鬧及機會處處。在香港,整年都會有不同等級的展銷會/拍賣會、環球藝術家及本土藝術家此起彼落的展覽、還有大大小小跟藝術有關連的活動等。反觀多倫多方面,例如二○二二年七月十五日至十七日完成的Toronto Outdoor Art Fair,規模則較香港任何的art fair細,亦不全集中在精緻藝術的展示,雖然免費入場,人數仍然不及香港去年八月完成的Affordable Art Fair多,不過其有一特色,是着重個人藝術家的參與;另外的Art Toronto,在每年十月舉行,主要是畫廊參與的,且大多是國內的畫廊,二○二二年約有八十三間畫廊參加。至於展銷以外的當代藝術情況如何呢?
沒有收藏品的藝術機構
雖然對加國或多倫多的整體藝術發展情況並未能完全了解,但由於環球藝術走向一體化,多少也能對一些的發展概況作出思考。二○二二年夏天參觀了位於多倫多安大略湖旁的The Power Plant Contemporary Art Gallery(簡稱TPP),TPP是有領導地位的公共畫廊,其所在的整個區域被稱為Harbour Front,從前是航運和工業城市,一九七二年後發展成文化和住宅區,現在已經成為是一個繁盛的旅遊地方,以其發展方向與地理位置,也配合到當代世界各地的文化產業發展的概念,而且TPP二○一九 至二○二二年的策略計劃也提到:「在工作中幫助多倫多成為文化資本和旅遊目的地,為安大略省的經濟作出貢獻」,至於其發展有否跟當代一些藝術館或畫廊、因着或多或少的市場導向,慣用一些「沉浸式的體驗/與觀眾互動」的藝術項目/展示/手法/活動,去吸引普羅觀眾、或大量邀請環球藝術家及以「社會性議題或社群藝術」作為國際間相互溝通的藝術?就要稍為探求一下。
The Power Plant標榜自己是一間沒有收藏藝術品的藝術機構,根據傳訊部經理Beverly Cheng的解釋,沒有收藏品的話是可以更加自由地策劃自己的節目,不受收藏歷史所影響。參觀當日有四個展覽,三個個展、一個群體展覽,其中一個展是加拿大駐多倫多的藝術家Sandra Brewster,展出戶外公共雕塑,名為A place to put your things,是觀眾可以參與的作品。Sandra Brewster父母均出生於南美洲北部蓋那合作共和國(Guyana),Sandra的社區藝術也是在處理黑人族群的存在景況。至於群體展,名為Breathless,有四位藝術家:Flaka Haliti、 Marguerite Humeau、Donna Kukama及Julius von Bismarck。Flaka出生於科索沃共和國,現居於德國慕尼黑,作品多元發展,大多有關身份、國族和性別等議題。Marguerite Humeau為法國藝術家,居於英國倫敦,她作品以研究的方式和多元面向、從古到今、跨越空間、探討人類的欲望與大自然力量所產生的衝突。Donna Kukama出生於南非梅富根(Mafikeng),這地方曾為英國殖民地,現居住在約翰尼斯堡,以多媒介方式去介入現實中的常規性,歷史及政治狀況。Julius von Bismarck德國藝術家,也是從事多媒介創作,探討文化、自然、人類認知和理性等問題。
環境問題展Breathless
Breathless為戶外多媒介的展示,討論環境問題,其中也包括病毒大流行及溫室排放等事情。另外兩個個展都佔據了展場的主要空間,其一為Paulo Nazareth的Stroke。Paulo Nazareth是巴西人,其受注目的作品是於二○一一年長達五個月由巴西赤足步行到美國、途中所獲得有關人的故事、及殖民/種族/移民等的問題。另一個是Hiwa K的Do you remember what you are burning? Hiwa K 在伊朗出生,後移民到德國,作品內容由個人故事延伸到全球化的各種危機/問題。其中的View from above 2017,是一錄像作品,鏡頭下看到一個從上望下的廢墟、配合着一段旁述、緩慢地移動。故事是有關波斯灣戰爭後,很多人從伊朗出走,尋求其他國家的庇護,但這些人必須是居住在不安全地帶(unsafe zone)的難民,其中有一個人,並不來自這unsafe zone,由於無法清楚說出那地方的情況,所以多次嘗試都不成功,之後透過曾在那裏居住的人,向他/她描述/繪畫城市的每一個細節,到其再獲面試時,其答案準確處好像是從天空上一覽無遺地觀望那個城市一樣,最後成功獲得難民資格。故事很有趣,亦道出處於不同景況的人對事情的不同了解,什麼是safe或unsafe zone?誰來界定?作品並沒有流於表面上陳述,有很多反省和較深沉的批判及諷刺性。
如何承擔更大社會功能
看上述被邀展出的藝術家名單和其創作方向,無疑是跟很多當代藝術展示方向無分別,特別是關心社會問題的藝術機構,都傾向策展/邀請同類型的展覽/藝術家。然而當深入些理解特別是The Power Plant的總監Gaëtane Verna的策劃方向和做法時,會覺得有一定的說服力。二○一二年這位非裔女性已在The Power Plant擔任起領導的工作。在Artland雜誌上的一篇訪問稿中,她提及加拿大是個多種族的國家,也就等同一個大世界,因此要建構一個情境去回應這個多變化的城市/國家;世界有很多事情發生,她希望可以從國際中帶來很多可以讓人民思考的展覽,促成開放的對話。雖然有人覺得對本地藝術家的關注不足夠,但TPP仍然會呈現加拿大藝術家的作品,也會發展很多海外活動、出版、座談會、連繫國內外藝術家及社群。Gaëtane自言對全世界最前線的議題最有興趣,她會長久地留意藝術家的發展,也會走訪不同地域的藝術家,發現到有特色的作品時,會跟策展團隊討論,然後再同藝術家共同建構展出的內容。以是次的四個展覽為例,已經分別有四個不同的策展團隊,其中一位是客席策展人。在TPP二○二○─二一年的《年報》中她這樣寫:「究竟一個藝術館如何可以承擔一個更大的社會功能?究竟打開全球對話的同時,仍然維持到地方的基本觀念是什麼意思?」
參觀The Power Plant時,看不到刻意遷就觀眾的展品,反而覺得是相當純粹的藝術表現,需要更多的資料搜集才可了解, TPP可以在文字方面有多些解說。雖然從全球化藝術發展的角度來說,族群的流散、戰爭、殖民主義等是受歡迎的議題;甚至一些藝術家,也重複地在國際間展出作品,像是必然的,是次展覽也有這些流通的國際知名藝術家、和像是耳熟能詳的展題,儘管如此,展覽看上去仍是被嚴肅對待的。
當代藝術的策展是富挑戰性的,往往受很多外在因素影響,有時會看輕了藝術本質/所探索的問題的意義,或許以Gaëtane的一句訪問內容作總結:「我很謙虛希望所提出的作品,無論是否可沉思的,可把參觀者轉變成更好的市民、能留意影響我們的世界事情/問題、不管彼此的差異。」
後記:The Power Plant的總監Gaëtane Verna於二○二二年九月中正式離開當時工作單位,並於十一月在美國Ohio State University的Wexner Center for the Arts (The Wex),正式上任為行政總監。
(作者為資深藝術工作者、策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