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藝術
拍賣場是藝術家的英雄地,當社會談論一個藝術家是否重要的時候,最直觀的標準往往只有兩個:一是其作品被哪家重要博物館收藏,二是其作品在拍賣場上賣了什麼價格。從專業角度而言,這兩個標準未必能夠全面反映藝術家價值,然而對於普羅大眾,這似乎是最直截了當的可以量化的標準。羅浮宮的蒙羅麗莎、過億美元的畢加索,一下子直戳人心,成為大眾對於藝術家的重要性的清晰註腳。博物館的事情,我鞭長莫及;但拍賣場的經營,卻是我本份。能夠讓一位藝術家在拍場刷新紀錄,穩紮穩打的長遠經營,是我的榮幸,也是我的責任。在我十多年的拍賣生涯中,我造就了不少藝術家紀錄,許多天價成交,是蘇富比團隊上下一心共同創造的紀錄,我個人不敢居功;有些藝術家的驕人成績,卻是我仔細經營長期布局的成果,當中如果說要選一位我與藝術家本人素未謀面,拍賣場上卻成績出眾,那我一定首推石虎老師。
以非洲原生態文化為靈感
我首次知道石虎老師,是在二○一四年。當時,我還是蘇富比的年輕專家,當時,我的新主管剛上任,正在了解我們的工作狀況,當她問及我們都在拍賣哪些藝術家的時候,她突然問到:「石虎你們之前有拍過嗎?」我愣了一下,感覺之前沒有拍過他的作品,正不知如何接話之時,我的主管說:「看你們這反應,應該是沒有拍過石虎喔!我在之前的拍賣行還拍過不少呢!」那是我首次知道石虎老師的名字。之後,我迅速翻查了石虎老師的資料,老師生於一九四二年,一九五八年進入北京工藝美術學校,一九六○年考入浙江美術學院(即林風眠先生於一九二八年創立的杭州國立藝專),擅長水墨重彩,亦能油彩畫布。一九七八年他曾經出訪非洲十三個國家,之後將非洲之旅作品結集成書,震撼一時;一九八二年,又在南京博物院舉行首次個展,成為當時美談;此後在國內、港澳、東南亞展覽多不勝數。此時,我在工作範圍內接觸到石虎老師的作品不多,對他的研究亦僅止於此,沒有再作深究。一晃數年,時值二○一九年,我已經是蘇富比現代亞洲藝術部銷售主管,對於亞洲現代藝術史的理解已大有長進,當年年中,我巧遇一位與石虎老師淵源匪淺的藏家,他問我對石虎老師可有研究?我說我對老師略知一二,但說不上深有研究。這位藏家跟我說,他對石虎老師推崇備至,如果我感興趣,他願意與我分享他的石虎老師的作品收藏。
當時,拍賣市場正值趙無極、朱德群、吳冠中、常玉「現代華人藝術四天王」的高光時期,天價紀錄捷報頻傳,我們全力進擊之餘,也在居安思危,致力營建市場後續梯隊。石虎老師畢生經歷,現代華人藝術史上不容忽視,在市場上卻未獲足夠普及,於是我通過這位藏家之引導,開始親炙石虎老師作品之美。石虎老師在藝壇上素有「中國畢加索」之稱,我對此類稱謂一直謹慎宣揚,因為藝術家之立身,首重原創性與創造力,一旦強調「中國畢加索」、「東方馬諦斯」之類,無異於在其原創性上有所折扣,市場上也是有畫地為牢之嫌,後來我在新聞上也讀到,石虎老師對此稱呼也並不認可;然而,石虎老師的藝術語言,的確與畢加索有匯通之處:石虎老師作品最精彩處,莫過於他千迴百轉、穿透力極強的構圖能力,這一點可說受到畢加索的立體主義影響,也與他倆同以非洲原生態文化為靈感相關;但若說演繹手法,則石虎老師的語言與腔調,自有其自出機杼之妙。
盡精微致廣大 穿透力極強
石虎老師作品最上乘者,是他帶有原始主義氣息的人物與風景、兼及敦煌石窟靈感的斑駁滄桑美學,既有原始力量,又具筆墨神韻,堪稱石破天驚神來之筆。尤其考慮到石虎老師的學藝年代,正值中國內地主張高大全紅光亮的藝術教育,石虎老師能夠走出一條個性斐然、別於主流的道路,誠為難得,甚至將其匯入二十世紀的國際現代藝術主流,依然能夠獨標一幟:若把石虎作品與法國貝爾納.布菲(Bernard Buffet)與美國喬治.康多(George Condo)對比,可見石虎作品在構圖、線條與人物塑造上體大思精,絲毫不亞於大致與其同時、思路相近的西方名家;中國藝術有「盡精微,致廣大」的追求,但在實踐上,藝術家「盡精微」的同時,往往不容易「致廣大」,同一藝術家在大畫創作上,往往不容易做到自己在小幅作品上的所展現的縝密思路;然而石虎老師在大幅創作上的空間處理縱橫交錯、雄奇偉岸,卻如韓信點兵多多益善,其駕馭空間的能力,讓人驚歎。我若不為老師在拍賣場上好好策劃,確實可惜,於是我從二○一九年秋拍開始將石虎老師作品引進現代亞洲藝術拍賣。
石虎老師是藝壇名宿,但說到其作品有序進入拍賣,還處於嘗試階段,因此我在策劃初期,還是非常小心謹慎,免得操作不成,還壞了老師名聲。可幸的是,我與老師未曾相識,老師作品在我主理的拍賣場上的表現卻是十分出色,深受現代藝術收藏家的青睞,從二○一九年至今,我上拍的石虎老師作品約有十幅,每一幅都經過激烈的競爭而成交;即便是疫情期間經營不易的拍賣季節,老師罕見的四聯傑作《春實圖》與《秋華圖》依然以刷新藝術家拍賣紀錄之佳績成交,至今蘇富比包攬石虎老師拍賣紀錄前四位。有趣的是,我們每次上拍石虎老師作品,似乎都有不同的招商效果,每幅石虎老師的作品,都招徠截然不同的藏家前來競爭,從兩岸三地到新加坡、印尼,看來老師的作品的魅力與影響力,在可見的未來依然殷切可期。
這幾年來,我一直希望拜訪石虎老師,聽說他一直隱居嶺南山下村專注創作,還在二○一八年完成了一幅長達十三米的《十八羅漢圖》,恢宏之極。因疫情關係,我的拜訪行程一直耽擱,直至今年疫情結束,心想終於可以成行,卻又得知老師身體抱恙;前一陣子,卻驚聞老師因為感染疫症,其後引發症狀,於九月九日凌晨辭世,中國藝壇又痛失一顆亮星!我只能撰此文章表達我對老師敬仰緬懷之情。畫家雖逝,而作品長存,石虎老師的不世才氣,相信將通過他的作品和文字,繼續在世間閃爍生輝。
(本文圖畫由石虎工作室提供。作者為蘇富比亞洲區董事暨現代藝術部主管及拍賣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