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藝術
2023-11-29
二〇二三年十二月號
新編粵劇《小平你好》承傳歷史文化(郭豪昌)

繼《毛澤東》、《特朗普》、《共和三夢》及《智擒四人幫》,李居明第五部近代史新編粵劇《小平你好》,日前於新光戲院首演。他一直為粵劇承舊立新,開拓題材,創作三十七部不同藝術風格作品。由平面歷史文字到多維舞台演繹,描繪傳奇風采,啟迪人生哲思,促進粵劇藝術的文化內涵。

是次演出由龍貫天飾演鄧小平,連同一眾老倌:陳咏儀、陳鴻進、王超群、新劍郎、鄧美玲、呂洪廣,青年新秀:梁心怡、余仲欣,三代攜手演出,薪火相傳,盡展造詣,再譜新篇。首演當晚,劇場瀰漫青春活力,席上不乏師生、青年、小朋友,場面熱鬧,受到當代文青的青睞。

一生三落三起 展現睿智與情操 

《小平你好》共分八幕,貫穿一九二四至一九九七年鄧小平事蹟─鄧小平(龍貫天飾)青年時期赴法求學;與張錫瑗(陳咏儀飾)及金維映(梁心怡飾)的兩段婚姻;與周恩來(新劍郎飾)的知遇恩情;與劉伯承(陳鴻進先飾)的並肩奮戰;與戴卓爾夫人(陳鴻進後飾)的鬥智角力……三個半小時故事,涵蓋七十多年歷史,不同人物史事互動,虛實相生,曲直兼容,詳略有度,言簡意賅,多角度呈現鄧小平「三落三起」的一生,蘊藏友情、愛情、親情、家國情……

本劇取材、立意、演繹設計,鼎足三立,缺一不可。近代人物,史事繁瑣,時空複雜。惟「其進愈難,其見愈奇」,故事銜接、立意焦點,因難見巧。經剪裁調度,節奏明快,立體描繪一代偉人睿智情操,由青年到晚年,血淚交織,貫徹始終,成就國家,肩負一生己任!

史實融入曲文 鋪排匠心獨運

全劇結集豐富史事,透過戲劇加工,突破平面紀實,一勾一劃重雕鄧小平的中華魂精神——

一、為救國赴法勤工儉學:第一幕描述鄧出國留學尋救國之道,在餐廳兼職半工讀,幸得周恩來接濟。「踏上征途前路太苦畏,路似薄冰有苦也莫提。」提綱挈領,鋪墊改革險阻,緊密呼應後期情節。

二、為革命理想犧牲妻兒:第二幕敘述與妻子張錫瑗二人共訂革命大志。顧順章叛變,夫妻慘被追捕分離,失去胎兒。「委身大愛不私心,花開花毀共頭斷。」由鄧個人志向,到周惺惺相惜,再到夫妻大愛精神,層層推進,刻畫家國情。第三幕與第二幕鮮明對照。鄧面臨第一次罷免,第二任妻子金維映以嬰兒騙計,利用鄧指證毛澤東。鄧為決心志,面對家國兩難,不惜離婚。「念到分歧夫妻是慘。為求正氣爭鬧吶喊!」兩段情節,前者浪漫,後者鬥智,正反兩面刻畫家國兩難的犧牲,烘托鄧堅持正道的氣概。

三、為渡天塹永不退路:第四幕敘述鄧小平與劉伯承率紅軍渡江情景。面對天塹危難,鄧超越生死曰:「紅軍不走回頭路。」補充領軍作戰的神采。

四、為匡正道慘被謀害:第五、六幕先述周恩來彌留,與鄧感慨一生苦難,展現革命滄桑。後述江青與張春橋計謀、鄧遇上菜刀隊暗殺,續寫改革路途衝擊,引證「三落三起」之命運。

五、為保主權拚命力爭:第七幕敘述鄧與戴卓爾夫人會面的經典場面,爭取香港回歸中國主權,表達一國兩制主張,成就今天香港,進一步展現他「棉裏藏針」的睿智與氣魄。

以上筆者歸納的焦點向度,內容均見豐富史實基礎,鋪排匠心獨運。並按故事發展交代相關史事,如聯俄容共、打倒軍閥、入讀莫斯科大學、廣西百色起義、希賢易名小平之緣由、英國紫石英號事件、登臨黃山、《中英聯合聲明》等。鄧的雋語:「不走回頭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均配合劇情需要,融入曲文,讓作品成為近代史教育活教材。

多元藝術觸碰 包容戲曲美學

編者秉持原創,提升粵劇舞台視聽效果及美感。透過藝術觸碰,設計多元演繹方式,展現作品內涵特色。

一、藝術兼容——第一幕開場的法國餐廳場景,運用《卡門》音樂,由一眾廚師(舞蹈員)拿着製包工具,跳着西方舞蹈,耍着粵劇腕花功;眾學生唱《革命歌》:「打倒列強」(法國童謠《打開蚊帳》),此曲曾刊於一九二五年《中國軍人》,並非杜撰;鄧被菜刀隊暗殺一節,加插四川變臉,藝術元素豐富,效果並不違和。

二、舞蹈表達——第二幕鄧與妻革命立志,主題曲配合一對身穿軍服的演員舞蹈,融合音樂、舞蹈、唱段,展示革命犧牲與大愛;第六幕,鄧在黃山因一個紅薯、一段琵琶曲,憶起妻兒幻象。以形體及煙霧展示回憶,場面淒美。

三、武打身段——第一幕鄧被緝捕,龍虎舞師在餐廳木枱上對打南拳;第四幕渡江,眾紅軍手挽船槳,以特別身段排場,展示撐船渡江場景,邊唱邊做,構圖壯觀,加插連串開打,配以鑼鼓及炮台實景,場面激昂;第七幕戴卓爾夫人失足,三跪毛主席紀念堂前,以連串粵劇身段,表達失勢慌亂。

四、藝術意涵——多運用意象,深化情意:牛角包(留學辛酸、鄧周情誼);紅薯(革命心志、婚姻情愛);吹不熄的蠟燭(為民救國、精神長存);兩餡角仔(一國兩制、民族融和);香煙(解脫自在、無悔無憾);奏唱琵琶曲(革命犧性、愛情思憶)。

以上舞台場景及演繹設計,均見獨特心思。既保留粵劇傳統唱、做、念、打,亦不囿於程式,融入不同手法,充分體現戲曲綜合包容的藝術美學。

曲文蘊情達意 意境扣人心弦

全劇氣氛時而沉重,時而輕鬆,悲中帶喜,笑中有淚,如人生跌宕。既有淒美感人,也有嬉笑怒罵,蘊情達意,張弛有致。多首動人樂曲,深化主題情感。如《琵琶語》:「心掛牽,有腥風苦雨在磨練,同步革命火中戰,未許夢魂亂……」以兩幕場景呼應:現實,道出為革命愛情犧牲;幻象,掀起對妻兒苦苦思念,場面淒美;紅薯送妻,《唐密傳說》:「委身大愛不私心,花開花毀共頭斷……」展示夫妻革命浪漫;恩來彌留,《二泉映月》:「逃亡命,借一股酸屈氣,勇往前衝歎無定,含着淚水苦難渡前程……」感嘆革命苦難滄桑。

第七場辯論香港回歸議題,另見格調。戴卓爾夫人與鄧小平唇槍舌劍,連串對唱,一言一語,幽默諷刺,活現鄧的智慧與氣度。陳鴻進反串演戴,發放笑彈。三跪毛主席紀念堂前,更有力幽戴一默,充滿戲劇性,場內掀起連綿掌聲。

戲說人生真理 人間正道滄桑

本劇總結鄧一生磨難與成就,也隱藏不少人生哲思的潛台詞。

周恩來臨終之生辰日,以牛角包作生日蛋糕。鄧燃點爉燭,可惜周已沒有吹熄的氣力,自慚羞愧。鄧回應:「總理在人民心目中,好像一枝永遠不會熄滅的蠟燭。」又,鄧被戴卓爾夫人取笑個子矮小,鄧回應:「我矮,是令我的敵人都要低下頭來!」處處展現編者的創意思維,也喻人積極面對逆境,屹立不倒,發人深省。

渡江一節,鄧感慨:「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出自毛澤東《解放軍佔領南京》名句。意指革命道路艱難。若持正道,推翻惡風,總離不開重重磨難!這正是鄧小平一生寫照,也是我們生活縮影。

作品尾聲,鄧彌留,意識交錯。看着電視畫面,回顧一生事業。他最後一願:只想抽一口煙——「無悔無憾!兩袖清風逍遙去,踏上天界步清雲。」三起三落,悲欣交雜,完成一生偉業,無悔無憾!數對黑貓白貓相迎,在一支巨型香煙引領,放下一切,兩袖清風,逍遙自在,融入一縷雲煙之中。可留下的,只有一段可歌歷史,一個極具深意的結局……

從古代,到近代;由傳統,至創新——不囿程式,活化演繹,奠定粵劇創作新里程!

從文本,到舞台;由歷史,至生活——跨越時空,戲說人生,見證一國兩制創作自由。

相應悲喜,開示真理!

(本文圖片由新光中國文化提供。作者為資深粵劇劇評人,現職香港聖公會何明華會督中學副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