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書話
2016-12-31
二〇一七年一月號
鉤.鈎.句.勾 (單周堯)

《說文解字》沒有「鈎」字,「鈎」字本作「鉤」。「鉤」轉為「鈎」,只是隸書筆勢之稍變。古籍中「鉤」、「鈎」均有出現,例如《後漢書.桓帝紀》:「又詔被水死流失屍骸者,令郡縣鉤求收葬」,作「鉤」;《南史.蕭範傳》:「於松門遇風,柩沈于水,鈎求得之」,則作「鈎」。唐杜牧《阿房宮賦》:「廊腰縵迴,簷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鬥角」,作「鉤」;清梁紹壬《兩般秋雨盦隨筆.咏物詩》:「近時詩家咏物,鈎心鬥角,有突過前人者」,則作「鈎」。《阿房宮賦》之「鉤心鬥角」,蓋謂建築物結構精巧工致。心,指宮室的中心;角,指檐角。《兩般秋雨盦隨筆.咏物詩》之「鈎心鬥角」,則謂詩家咏物,精心構制,鬥勝爭奇。
「鉤」字《廣韻》「古侯切」,普通話音gōu,正與「古侯切」相合。如果根據《廣韻》的反切,廣州話「鉤」字應讀為「狗」的陰平聲,不過此一音與男性生殖器同音,被視為粗話,一般人都避而不用,於是把「鉤」字的聲母由舌面後不送氣塞音g-改為舌面後鼻音ng-,念成「牛」的陰平聲。

(如欲閱讀全文,可選擇明報月刊iPad版,或到各大書報攤購買。)

(作者為香港能仁專上學院副校長(學術)暨文學院院長及中文系主任、香港大學中文學院榮譽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