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書話
2020-2-28
二〇二〇年二月號
從iPhone 11 Pro談中文污染(吳富強)

去年十一月號本欄和各位讀者談過iPhone 11中港台三地譯文中幾個有趣的地方。其實細讀「果式中文」也可以帶來不少樂趣和啟發。單單是iPhone 11 Pro這個品牌名稱的翻譯,也是一個不錯的課題。

首先,將Pro這三個英文字母直接植入品牌名稱的商品有很多,尤以手機為然。除了iPhone 11 Pro之外,還有華為Mate 30 Pro、小米8 Pro、ZenFone Max Pro和OPPO Reno 3 Pro等等,可見Pro這個英文詞語廣泛用於中外手機的命名。

Pro來自Professional,可譯成「專業」或「專門」,亦用於形容各種專業運動員,例如Tennis pro(職業網球員)或Pro-golfer(職業哥爾夫球手),亦有所謂Pro shop(運動用品專門店)或Pro-circuit(專業賽車跑道)等。有一個很普遍的現象,就是當Pro用於品牌名稱時,譯員通常都不會把Pro翻譯成中文,即「iPhone 11專業版」,這種情況,普遍見於iPhone或其他品牌。

既然品牌中的Pro不難翻譯,為什麼翻譯員都不把Pro翻譯出來呢?這大概可從品牌的翻譯策略說起。就商業翻譯而言,譯員大多因應文案受眾Audience即目標顧客,以及為建立品牌形象和銷售目標而設定方案。iPhone 11 Pro實質上是一部高效的小型電腦,在互聯網世代,絕大部分的iPhone用家,多多少少都懂一點英文,大都不會不懂得Pro的意思。而就不懂英語的部分用家而言,他們也可能會覺得品牌帶點外文,會賦予品牌高科技和現代感,亦可提升品牌的舶來品形象。所以iPhone 11 Pro和其他手機品牌對Pro的零翻譯是一種翻譯,亦是一種演繹,更是一種策略。

此外,在iPhone 11 Pro的中港台文案中,還可以看到其他將英文直接植入中文,而譯員亦同樣採取零翻譯的地方,例如HDR、Face ID和Touch ID等都沒有翻譯成中文,除了保持一貫「果式中文」風格和品牌特色外,譯員還有其他考量。

首先HDR全文是High Dynamic Range,即「高動態範圍」,到底什麼是「高動態範圍」呢?相信大部分消費者都不會知道,也不太渴望知道吧。類似的情況,比比皆是,像HDR、NFC、Sim等均普遍見於各手機品牌的文案,此等新科技英文縮略詞背後往往包含極之複雜的技術資訊。例如NFC全文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中譯「近距離通訊」或「近埸通訊」,而Sim就是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中譯「用戶身份模組」。

上述這一大堆與手機有關的新科技資料,看得人眼花撩亂,對一般消費者來說,看了也是白看,所以一般譯員都會像iPhone翻譯團隊一樣,不會詳細翻譯縮略詞,只把英文縮寫的字母直接植入中文文案,令文案讀來更簡潔、清晰、有時代感。此外英文縮略詞簡單易記,令文案的節奏更加明快。事實上,這種以不譯為譯的翻譯策略,並非中文獨有,而是放諸四海皆準的普世方法。讓我們透過從互聯網搜尋得來的資料來說明一下,藉此可見,中港台的譯員並不孤單。

英文:HDR Camera

中文:HDR相機

日文:HDRカメラ

韓文:HDR카메라카메라

西班牙文:Cámara HDR

法文:Caméra HDR

德文:HDR-Kamera

俄文:HDR камера①

可見,這種將英文縮略詞直接植入本國文字的翻譯方法,實在十分普遍。

然而,亦有人對這種以「不譯為譯」將英文縮略詞的英文字母直接植入中文的方法不以為然,認為譯員將這些未經翻譯的英文詞語,例如CBD、VIP、CEO、MBA、CEPA、WTO、WHO和INED等等,直接植入中文,是因為譯員「開小差」或水平不足所致。而這種未經翻譯的英文詞語,就會像「異形」一般入侵中文,最終會像醜陋的癌症腫瘤一樣,漸漸侵蝕中文的健康。

有建議將這些縮略詞以音譯、意譯或音意並行的方式,轉成方塊字,讓普羅大眾都知道VIP就是「貴賓」或「大人物」,CEO就是「首席執行官」,而MBA就是「工商管理碩士」。只要文句不太冗長,亦屬可行。但是如果遇到像INED(Independent Non-Executive Director),「獨立非執行董事」;或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分碼多重接連」;更甚者像CEPA(Mainland and Hong Kong Closer Economic Partnership Arrangement),「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等例子,如果要把原句譯出,就顯得很累贅了。

所以,我倒不大擔心也不太反對將上述英文單字,如Pro和縮略詞直接植入中文,因為這些都只是時代產品,是潮流的點綴,只是過渡性質,大多不會成為中文的血肉,隨着時間流逝,熱潮過去,漸漸的會被湮沒。舉個例說,二○○○年後出生的年輕人,有幾個知道上世紀六十至八十年代流行的視聽詞彙中的LP、LD和MP3是什麼呢?②

也許,我們應該鼓勵普羅大眾多學點簡單的英文,起碼學懂二十六個英文字母,除了不會被簡簡單單的英文縮略詞嚇倒,更可以擴闊世界視野呢。

事實上,隨着互聯網和智能手機趨於普及,地球村這個天下一家的情況已悄然而至,而與互聯網或手機有關的英文縮略詞不斷湧現,不少已成為地球村的日常語言。抗拒學習或使用這類英文縮略詞,只會削弱接觸、了解和學習新事物的速度,阻礙應用新科技,將自己摒於地球村之外,又將自己邊緣化,更難與世界接軌。

其實,中文污染很大部分來自中文譯者或作者沒好好守護余光中先生筆下的中文生態。什麼是中文生態呢?就是措詞簡潔、句式靈活、聲調鏗鏘這些中文生命的常態。社會充斥着各種「化簡為繁」,「以拙代巧」的惡性西化中文,例如「的的不休」─「白色的鴨也似有一點煩躁了,有不潔的顏色的都市的河溝裏傳出它們焦急的叫聲……」;又如「們們不盡」─「文官們、武官們、民眾們、球員們」;又如「無性不      歡」─「可讀性」、「可聽性」、「可看性」;以及「作出、進行」─「作出重大貢獻」、「進行了詳細的研究」等。也許這些惡性西化中文,才是真正侵蝕中文的惡性毒瘤,最終那種簡潔而又靈活的中文生態,也必將面目全非。(詳見余光中〈怎樣改進英式中文?─論中文的常態與變態〉,《明報月刊》一九八七年十月號和余光中〈論的的不休〉。)

可見守護中文,在於摒棄死板生硬的惡性西化中文,而不是將某些普世通用的英文縮略詞摒棄於中文之外。互聯網帶來天翻地覆的轉變,我們必須放開胸懷,兼收並蓄,方可成為優秀的地球村村民。

注:

①上文提及的中、日、韓、西、法、德、俄文就英文HDR Camera的翻譯,均取自互聯網。如有錯誤,請不吝賜正。

②LP(Long Playing record):密紋唱片或黑膠唱片;LD(Laser Disc):雷射影碟;MP3(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 Audio Layer III):動態影像專家壓縮標準音頻層面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