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書話
2020-5-29
二〇二〇年六月號
通識與翻譯(吳富強)

在從事財經翻譯這十多二十年中,每年都會因為招聘新譯員而接觸到不少剛從各大學翻譯系畢業的學生,在與這些準譯員溝通的過程中,得到不少體驗和啟發。

應徵者須將一小段有關配售的英文通告翻譯成中文,和將小段中文的業績報告翻譯成英文,兩篇譯文內容只涉及小量不太艱深的財經專有名詞,目的在於讓應徵者多了解未來工作。

奇怪的是,偶爾有應徵者在看了測試的文件或試譯了一小部分後,便會放棄。經過了解,原因大多是覺得這個測試太難,或是沒有學過翻譯這類型的文件,所以做不來。雖然這屬於少數,但也間接反映一個問題,他們似乎頗為缺乏通識和不大明白通識與翻譯的關係。

翻譯是兩種文字的轉換,但要把一種文字譯成另一種文字之前,首先就要解讀原文。有說最好的譯員是要與原文作者心靈相通的,這樣譯文才有生命。要和原文作者產生共鳴,單憑語文技巧並不足夠,譯者和原文作者溝通的困難,往往在文字以外,例如文化、風俗、藝術和人生哲理的差異等。

我國翻譯泰斗傅雷先生說:「總之譯事雖近舌人,要以藝術修養為根本,無敏感之心靈,無熱烈之同情,無適當之鑑賞能力,無相當之社會經驗,無充分之常識(即所謂雜學),勢難徹底理解原作,即或理解,亦未必能深切領悟。」傅雷先生所說的「雜學」,大概是我們今天的「通識」,可見雜學或通識對翻譯的重要。

也許有人會覺得傅雷先生指的是文學翻譯,因為文學題材廣泛,往往是人生的縮影,所以譯者必須齊備上述條件,方可駕馭。然而愚見以為,實用翻譯涉獵的層面,絕不遜於文學翻譯,其牽涉法律、科學、醫學、農業等種種知識,比諸文學,亦不遑多讓。雖然實用翻譯側重信達,不像文學翻譯一樣,要達至與原文作者同哭同笑,同悲同喜,始為上品。然而,倘譯者「無充分之常識(即所謂雜學)」,則信與達亦不是一定能夠信手拈來。

在過去十多二十年來,曾翻譯過形形色色、五花八門的招股書和年報,涉及行業包括珠寶、醫療、藥物、建築、採礦、印刷、餐飲、汽車、農業灌溉和家禽畜牧等,難以盡列。剛入職的年輕譯員經驗較淺,如果平時不留心時事,缺乏通識,就可能會被這猶如千軍萬馬的陣容嚇得頭暈眼花,說不好,甚至棄甲曳兵,辭職罷了。

對實用翻譯的譯員而言,每個新項目都是新挑戰,而迎接挑戰的第一步工夫就是詳盡細緻的資料搜集和分析。在這個環節,通識或雜學就大派用場。

甲、「風口種草」與「母嬰大咖」

試看看以下一段某集團業務報告的節錄:

……在口碑傳播方面,我們抓住風口種草平台,與KOL開展合作……投入大量的熱點內容……透過專業醫生推薦、母嬰大咖及明星站台推薦等……。

譯員最大惑不解的,大概是「風口種草平台」和「母嬰大咖」。「風口種草平台」驟看頗為奇怪和費解,但只要循市場推廣這個方向去想,便會一片光明。首先「風口」絕不是鼓風機的風口(blast tuyere)或冷氣的出風口(air vent);稍有經驗的譯員,應會聯想到「風口浪尖」這個詞語;加上如果對時事多有關注的話,一定會聽過網上廣泛流傳「站在風口上,豬都會飛」的名句。歸納下來,「風口」就是指一些「有利、受關注、熱門和搶手的位置」,即是advantageous或popular position。

而「種草」顯然不是指真正在田裏種草(planting grass),而是指近日一種非常流行、通過KOL(Key Opinion Leader,網紅)在社交媒體(social media)的推薦,來推銷商品的行銷手段。那麼「抓住風口種草平台」可譯成riding-on the hottest promotion platform或leveraging the power of popular social media。

接下來「母嬰大咖」倒是一個容易令譯員會因為憑直覺對號入座而墮入陷阱的詞語。譯員見到「大咖」自然會聯想到「咖哩啡」,即「臨時演員」、「臨記」或國內叫的「跑龍套」,也即英語的walk-on。按此邏輯,「大咖」就可譯成the leading或hottest walk-on。但是按常識,不會找一個「大咖哩啡」作代言人吧,再者「大咖哩啡」和明星一起站台推薦商品也不大匹配。再翻查資料,便發覺「大咖」不是「大咖哩啡」的意思。「大咖」是casting(角色)的音譯,「大咖」即「大角色」,是在某個領域中有實力的人,例如「商界大咖」和「演藝大咖」等。所以「母嬰大咖」可譯成maternal and baby celebrities或maternal and baby influencers。愚見以為,用influcencers這個近日流行於Instagram和Youtube的詞彙,更能夠配合原文那種廣泛採用潮語、力求創新的語感。

乙、竹昇麵

再試試以一個與美食有關的例子來說明通識與翻譯的關係。早前在一篇名為〈從「生滾」到「彈牙」〉的文章中,提及竹昇麵這種港人摯愛的comfort food。竹昇麵一般會意譯成Bamboo Noodles或音譯成Jook Sing Mian,甚或按其製作過程譯成Seesaw Noodles。要妥貼的翻譯竹昇麵,譯者得要有點製麵常識。傳統的竹昇麵是透過製麵師傅騎在一根下面放了麵團的大竹桿上,上下䟴動,按壓麵團,以增強麵團的韌度,從而得出爽滑彈牙的竹昇麵。

首先,翻譯成Bamboo Noodles的最大問題是歧義。要知道我們有多種與竹相關的美食,例如把米或魚放進竹筒來煮的竹筒飯(Bamboo Rice)和竹筒魚(Bamboo Fish),如果把竹昇麵翻譯成Bamboo Noodles便會令人誤以為是把麵條放進竹昇內烹煮的一種麵食。

再者,對外國人而言,竹昇麵並不十分普及,以全異化的翻譯方法譯成Jook Sing Mian無法做到傳情達意的效果,不利對外國人宣傳這種美食,所以並不是最理想的翻譯。至於Seesaw Noodles就更令人莫名其妙,難道是坐在蹺蹺板上吃的麵嗎?綜合考慮各種因素,也許譯成Bamboo Kneaded Noodles是較全面的翻譯。這個譯法,說明製作竹昇麵的器具和方法,更加突顯了這種麵的獨特之處。

從上述例子可見,實用翻譯的譯員雖不至於要成為百曉生,但強大的通識基礎,是不可或缺的,如此方能觸類旁通,舉一反三,於理解原文方面,既快且準,勝人一籌。

雖有說當今之世,一部手機,方寸之間,已可媲美一套百科全書。古今中外,天文地理,盡在指掌之內,是故人人皆可成為大雜家,這也許是不爭之實。然而電腦輔助工具只能就某些詞語提供某些可能的翻譯,在不少情況下,仍然有待譯者按照原文語意和語境,選擇最合用、最正確的一個譯法。譯者如果只精於文字,欠缺通識,自然難以理解原文、掌握作者原意,很可能因誤解文章而出錯,從而影響譯文的質素。再者網上資訊良莠不齊,真假難分,譯者如何在芸芸資料中,有效地選取有用而正確的資料,也是十分重要的。

優秀的實用翻譯譯員,除了擁有良好的語文基礎外,還要有一顆好奇的心,眼觀四面,耳聽八方,多關心身邊發生的種種事情,不斷學習,把自己訓練成一個T型人才(T-shaped person)。T的直豎代表譯員的翻譯專業知識,而頂上的橫畫,就代表廣博的通識。各位,就讓我們一起朝着成為一個T型翻譯員的目標進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