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書話
有一位朋友問我,你好像特別喜歡林崗?我糾正道,我不是特別喜歡林崗,而是特別敬佩林崗。林崗比我小十六歲,屬於老弟輩,但我非常敬佩他。想想,其原因可能有二個:一是他的父親林若是「廣東王」,即省委第一書記。他是準確意義上的「紅二代」,他要是選擇從事政治,只要父親開口,當個市長市委書記絕對不會有問題,但他卻質樸得像個農民,偏偏選擇學術,認定學術為終生追求目標,這種人生的基本選擇,說明林崗從根本上就具備的優秀品質:不慕功名,不求顯赫,只求真理和生命質量。凡是認識林崗的人,都知道他做人特別低調,因為他早已看清功名、財富、獎賞等世俗目標的虛無。他天生擁有一種現代的貴族性,即高度自尊,任何功名利祿都無法動搖的自尊。林崗讓我佩服的另一個原因是他天生就很理性,比我理性。一九八八年在與他首次合作共著《傳統與中國人》,此書主要由他執筆,我僅動筆寫了兩章。在與他合著的過程中,我發現他寫作時沒有情緒,沒有義憤,沒有文學人常有的「溢美」與「溢惡」。他告訴我,能用學術語言處全用學術語言,不用文學語言。這兩種語言當時我尚未分清,經過與他的合作,我便把「分清」提升為自覺。其實他不僅做文理性,做人也理性,中國社會科學院秘書長親自告訴我,他們已選定林崗為「接班人」,就怕他不接。真的,林崗從不在乎黃袍加身,既選擇學術就全身心投入學術。我把「崇尚真理」當作第一品格,他也是這樣,所以就志同道合,合作得很愉快。一九九○年至一九九一年,林崗到芝加哥大學看望我(他接受芝大邀請成為芝大訪問學者一年),其政治學講座教授鄒讜先生問我:「你在《傳統與中國人》的後記中說,此書的主要執筆者是林崗,這是鼓勵後生的話,還是事實?」我立即回答說:「是事實。」鄒教授立即提筆寫了一封英文推薦信給傅高義教授,推薦林崗去哈佛大學費正清研究中心擔任訪問學者半年。林崗果然去了,並成為傅高義的朋友。傅高義在《鄧小平傳》中還特別提到林君的名字,並說與他的兒子成了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