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語
馬英九遠道跑去大陸祭祖,祭祖是慎終追遠,不知他私下對列祖列宗有什麼話要說。
國人祭祖的儀式可上溯三千八百年,早在夏、商時代。這種傳統一直流傳下來,是對於生我育我的祖先和天地一種感恩和誠敬靜恆。中國古籍《禮記》把祭祖視為治國之本。曾子道:「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①可見祭祖活動,是蘊涵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意韻。
馬英九祭祖之行選在蔡英文外訪期間,為了彰顯他的不忘本。台灣民進黨主政的教育部刻意壓縮中學生學文言文的課程,由原來比例的七成壓縮成必讀選文二十篇,還有人嚷嚷要去掉古文,旨在與中國傳統文化割斷,徒然引起不少爭議。
與此相反,馬英九此次祭祖,謹守古訓,大有揄揚中華民族文化之舉。上世紀七十年代初,馬英九也是一個熱血青年,曾與在美中國留學生一道,跑到街上疾呼保衛釣魚台島。
那是歲月如歌的青蔥歲月。馬英九最初是臺灣大學法律系的學生。他在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攻讀法律學位,特別選擇以東海劃界及釣魚台列嶼相關的國際法問題為論文題目,並以此獲得法學博士學位。我的案頭有他簽贈的《釣魚台列嶼主權爭議回顧與展望》專著。
那是海外留學生火紅的年代,青年人胸膛燃燒的熊熊烈焰,把這場社會運動鬧得沸沸揚揚,卻沒能觸動海峽兩岸當局息事寧人鐵冷的心,所以注定是失敗的。香港的保釣運動還陪上陳毓祥先生的一條無辜性命。
一九八二年訪美,曾在芝加哥結識保釣領袖林孝信。那一年秋,我從美國中西部愛荷華大學小鎮轉赴芝加哥訪友,聶華苓鄭重地對我說,在芝加哥,你一定要見見一個傳奇人物,並寫了林孝信的聯絡電話給我。
林孝信是一個熱心人,我打通電話,他立即開着那破舊的二手車到酒店來找我。出現在眼前的這位美國留學生運動赫赫的風雲人物:稀稀疏疏的頭髮、一身老舊樸實的裝束,端的是平易近人,氣場卻很大。
林孝信曾是美國芝加哥大學物理學博士候選人,一九六八年通過博士資格考核。這間大學先後誕生一百位諾貝爾得獎者。因為林孝信領導美國保釣運動,被台灣當局列為黑名單,並沒收其護照,丟了學位、丟了獎學金、丟了飯碗,他一點也不氣餒。
與五四運動青年人一樣的心態,林孝信也標舉科學救國,他創辦了《科學月刊》,為的是「台灣科學教育十分落後,亟需有人去做點事。」②他是一個不可救藥的理想主義者,為理想鬥爭一生,若合崔健那首《一無所有》的他,仍然沒有澆熄那一顆救國救民赤誠的心。
林孝信待到一九九一年台灣「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取締後才獲准返回台灣定居,此後積極推動台灣公民教育,冀望台灣走向真正民主。
林孝信二○一五年逝世,享壽七十一歲,他的朋友為他出版《從科學月刊、保釣到左翼運動─林孝信的實踐之路》,「核心主題是闡揚知識分子的實踐精神」③。這是一條滲透中國知識分子血與淚的悲壯之路!
注
①《論語.學而》
②③應鳳凰:《知識分子的左翼實踐──〈林孝信的實踐之路〉讀後》,本刊二○二○年七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