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語
七月上旬參加了馮平山圖書館九十二周年的活動,其間跟不少來賓交流往來,包括饒宗頤學術館館長李焯芬教授和副館長姚錫安博士,大家言談甚歡,相請不如偶遇,姚副館長提議大夥兒順道參觀饒宗頤學術館,欣然前往。
饒宗頤學術館位於香港大學鄧志昂樓,由鄧肇堅爵士的父親鄧志昂先生於一九二九年捐助興建,作為香港大學中文學院,給中文及其他文科課程授課,直到一九五○年初,中文系為配合其他文學院系而遷到本部大樓。
鄧志昂樓的入口處有一份莊嚴的氣氛,因為兩旁的木匾上,刻有早年中文學院畢業生的名字。很多人搞不清楚香港大學讀中文的地方究竟是「中文學院」還是「中文系」。香港大學中文學院(School of Chinese Studies)於一九二七年成立,領導人為賴際熙,他獲委任為全職的中國歷史教授(Reader in Chinese History)。一九三三年中文學院納入為文學院的一系,是為中文系(Department of Chinese),領導者稱為中文系系主任;直到二○○六年再一次架構重組,用回中文學院的名字,英文則為School of Chinese,領導者稱為中文學院主任。有趣的是,《陳君葆日記》內、即使是一九三三年之後的日記,仍常寫有「中文學院」,指的應是鄧志昂樓這幢建築物,因其全名為「香港大學鄧志昂中文學院」,現其正門外牆上仍然保留這個名字,作為古蹟的一部分。
回說那天,我們在鄧志昂樓從地下逛到三樓,除了饒公的展覽藏品,還見到饒公的藏書庫,收藏了朋友贈送饒公的簽名書。我們邊行邊談,也不免被問到《明報月刊》,得知我們正在籌備許地山紀念特輯,都甚為興奮。「許地山也曾在這裏教書啊!」有人指着鄧志昂樓的四周說。噢對,還差點兒忘記,許地山一九三五至一九四一年擔任香港大學中文系系主任,一時間感到跟古人共處一個空間,倍感榮幸。
本刊花了兩期做許地山紀念特輯,希望讓更多人認識這位曾為香港教育界、文化界有過重要貢獻的人。許地山研究方興未艾,特輯多為整理和羅列事蹟,旨在拋磚引玉,還望後人能挖掘得更深入,拼出一頁完整的許地山歷史。
(作者為本刊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