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時事
2019-5-30
二〇一九年六月號
失能的英國政壇將是「無協議脫歐」的元兇(尹子軒)

文翠珊作為英國首相可以說是一個異類:經歷六個內閣部長先後請辭,在議會內多次遭受歷史性的的挫敗,包括在自己召開的提前大選失利,僅靠北愛民主統一黨支持而保住議會多數;近日地區大選又失去了四十四個選區,丟掉超過一千三百個地區議員席位─以上任何一項在其他時期都足以讓一個政府垮台,文翠珊卻跌跌撞撞執政至今,箇中原因無他:文翠珊並不是一個成功的政治家,而是一個極為成功的政治「生還者」,她的救生圈也並非她的決斷或者個人魅力,而僅僅是因為她將執行英國脫歐這個「不可能任務」和她的相位綑綁在一起而已。在歐盟給予了看似是最後一個脫歐延期的當下,似乎文翠珊的政治生涯也走到終局。然而,文翠珊本人仕途,實際上早在上次被逼宮、以不領導保守黨參與下屆大選換取後座議員支持之後已經完結,猶如行屍走肉的現任政府不過是為了落實脫歐而存在。在歐盟方面不見任何讓步,甚至開始有放棄和英國糾纏,寧願「無協議脫歐」的情形下,留給英國的選擇,卻依然是文翠珊方案和無協議脫歐之間─和去年末簽訂脫歐協議的時候一模一樣。歐洲領袖的看法其實非常正確:現在議會的僵局根本無解決方法,雖然兩黨領袖之間,起碼在關稅聯盟問題上有一定的「軟脫歐」共識,但在兩黨制下,後座議員根本無誘因去幫助對手。從地方選舉中兩大黨均損失議席來看,明顯地即使再次舉行大選,亦不見得會出現一個有能力解決僵局的政府。如果英國後座議員繼續將對黨的忠心擺在國家前途之前,兩大黨派的議員繼續希望由文翠珊政府代為吞下無協議脫歐政治後果,又或有些人仍然追求舉行二次公投的話,依目前的情況來看,有機會意外造就「無協議脫歐」。而這所帶來的嚴重後果,將會是西敏宮政客們咎由自取。

歐盟的耐心並非無限

四月初,文翠珊政府再一次尋求歐洲領袖的寬限,將脫歐期限延後到六月三十日。然而,明顯並無任何歐洲領袖相信文翠珊政府可以在這個期限前獲得議會支持通過協議,於是,英國獲得了直到今年萬聖節(即十月三十一日)的延後。此舉實際上是對英國政壇的不信任票。

歐盟,尤其是銳意改革歐盟、不希望五月歐洲議會選舉橫生枝節的法國總統馬克龍政府,甚至在四月的峰會談判前宣稱不介意英國「無協議脫歐」。現在的半年限期,實際上亦是因為法國的強烈抗議而縮短,而非其他領袖原本屬意的一年寬限。馬克龍政府的看法並不難理解:給予文翠珊更多時間的唯一意義,在於迫使工黨和保守黨各自的鷹派態度軟化,通過文翠珊先前和歐盟簽訂、多添了一些有關愛爾蘭擔保條款往後細節的「改良版」脫歐協議。但歐盟願意提供的讓步不外乎擔保條款上一些執行上雙邊協調機制細節,以及歐盟方面和倫敦政府討論自貿協議的「良好意願」,實質上和目前已經相當寬厚的協議所差無幾。

根據協議,一旦英國和歐盟在二○二二年底前都未有達成任何自由貿易協議的話,由於文翠珊政府要求北愛爾蘭和英格蘭本島不可存在邊界,歐盟出於保護盟友愛爾蘭的利益,將會把整個英國,而非更早前提出的僅北愛爾蘭,納入到歐盟的關稅聯盟內,以保障雙方貨物上的無障礙流動直至另有協議處理邊界問題為止。但是,保守黨硬脫歐派則抗議,因為英國將會就此被歐盟綁死,難以制定對外的貿易協議,而且也不符合他們不希望遵守任何歐盟法的原則。從先前「指示性投票」的十二個方案投票結果看來,英國國會在北愛爾蘭邊境情況延伸出的關稅聯盟爭議,依然毫無共識。在第一輪的投票中,一半的方案均是圍繞着是否應該加入關稅聯盟,從第一輪投票中挑選的四個方案進行的第二輪投票,亦是如此。先別說英國議會的單方面投票是否一廂情願和浪費時間,實際上這兩輪的投票不過是加深歐盟對於文翠珊政府能力的質疑,以及更確定整個下議院的膠着局勢。從第一輪指示性投票中可見,無協議脫歐依然有一定數目(一百六十票)的支持者,代表着保守黨內的脫歐鷹派勢力依然頑固。簡單來說,由於脫歐協議並無任何根本上的改變,支持二次「確認性」公投的留歐派(七十一位工黨議員、蘇格蘭民族黨、自民黨,以及少量保守黨);不支持二次公投但和保守黨一樣希望終止歐盟人員自由流動的工黨黨魁郝爾彬以及他的左翼崇拜者們;不接受文翠珊方案,又不介意無協議脫歐的硬脫歐派(以Jacob Rees-Mogg為首的保守黨員以及保守黨關鍵盟友北愛爾蘭民主統一黨DUP);還有堅持她帶來的現有協議即為唯一脫歐答案的軟脫歐派文翠珊政府等四個派別互相牽制,無法達成共識的基調依然不變。

由於文翠珊政府早已無法有效地控制保守黨內的脫歐鷹派,有可能令脫歐協議通過的只有兩條路:保守黨和工黨跨黨派合作湊足過半數通過脫歐協議和相連的法案;或者重新大選,由新的政府定奪。

兩黨後座議員和領袖路線相悖

可惜,勉強獲得了歐盟延長期限之後,兩黨在過去一個月裏的多次談判依然毫無寸進。以上所談到的兩條路線均尚未看到任何曙光。不錯,文翠珊和工黨黨魁郝爾彬兩位「惺惺相惜」的軟脫歐派的確在嘗試商討跨黨派的協議,但是他們幕僚卻並不一定跟他們領袖有相同的共識。工黨影子財相、幾乎可以說是郝爾彬最親密戰友的John Mcdonnell,就已在BBC節目上公開直指他認為文翠珊在跨黨派協議的商談中表現得「不可信」,認為她「為了自己的相位而罔顧談判」。相對地,保守黨內部亦並不信任工黨,除了並不希望讓工黨得以收割脫歐政治光環,亦對極左派的郝爾彬有本能上的抗拒。五月十四日,保守黨核心組織一九二二委員會,聯同十三名前內閣成員在《泰晤士報》發表公開信,要求文翠珊政府不要和工黨在關稅聯盟上妥協,否則將會失去「一直忠誠的黨內中間派」支持。

當脫歐方案再次被否決

近日地區選舉的結果,亦對兩黨內部有頗大的反響;大敗的保守黨固然噤若寒蟬,但是對於本來預計議席上有斬獲卻意外倒輸的工黨來說,亦是響起了警號。工黨內部的分歧雖然無保守黨般嚴重,但早前已經有一撥議員退黨組成新黨派改變聯合王國(Change UK,前名Independent Group),如果郝爾彬連同他的支持者以及許多選區投了脫歐一票的工黨議員也加入了政府陣營,亦定將分裂工黨。於是,雖然文翠珊加郝爾彬的大聯合共識方案理論上有成事的可能,但是政治現實是兩黨的議員們都並不一定願意接受兩敗俱傷的局面。

接下來的六月四日和五日,文翠珊政府將會再次將脫歐協議遞交到下議院再次辯論和表決。當方案再次被否決,文翠珊政府亦會走到盡頭──但文翠珊將通過脫歐協議的死線定在七月底,之後如果文翠珊請辭,保守黨亦需要至少八個星期時間組織黨內競選。時間上距脫歐期限更接近。如果脫歐問題屆時仍然未解決,歐盟很大機會不再給予更多的時間西敏宮和稀泥下去。

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在上一次宣布延後英國脫歐期限的時候告誡過英國「不要浪費寶貴的延期」,但似乎英國人並未有聽進去。自古希臘到莎翁的悲劇,最重要的元素之一是主角無論如何反抗均無法對抗環境和命運的影響。或許,「無協議脫歐」將正是文翠珊政府獲得了脫歐協議以來苦苦掙扎,卻依舊換來的悲劇結果。

(作者為香港國際問題研究所歐洲研究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