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時事
2023-3-29
二〇二三年四月號
美國加息走向牽動香港經濟(曾淵滄)

今年香港的《財政預算案》算是相當進取,也令不少市民感到喜出望外,各類的扣稅措施依舊,永久居民可得五千元消費券,連非永久居民也可得到二千五百元,內地與香港通關後,基本上香港經濟已迅速的恢復正常,理論上已經沒有發消費券的必要,因此,今年的消費券可以說是錦上添花,深受歡迎。當然,貪得無厭的人依然會表示不滿,認為不夠,應該像過去一樣每人派一萬元,為什麼非香港永久居民也能獲得二千五百元?理由就是想真正推動、刺激香港因疫情而沉寂了三年的零售業、飲食娛樂業。通關初時,也許復常的速度不夠快,加上消費券可以推一把。

當然,全民派錢是令人高興的,但是,全民派錢也必定會帶來通脹、加價。電費早在預算案公布前就宣布加價,巴士公司也趁這個時候申請加價,部分加幅相當大。上街吃飯、超市的食品價格也全線上漲了。這是預期的結果。過去一年加息,疫情再加上無法與內地通關而導致香港經濟放緩,經濟放緩壓低了通脹,今年,應該是通脹率上升的一年。

以進取對應經濟衰退

香港的加息壓力是外來的,是來自美國,港元與美元掛鈎,因此,理論上港元利率也應該與美元利率掛鈎,過去一年,美國聯邦儲備局不斷加息,香港銀行業也不得不加息,幸好,香港銀行業資金過於充裕,因此沒有跟足美國的加息步伐,但是也加得不少。打擊了股市,打擊了樓市。

美國聯儲局加息的目的就是要製造衰退,經濟衰退,通脹率就會下降,因此,經濟衰退導致失業,失業導致消費下降,人人沒有錢應付加價,結果就是加價加不成,通脹率就升不上去。

除了消費券,今年香港特區政府也撥出大量資金對外宣傳香港的旅遊業,推廣大型旅遊盛事,很快地就會到處在海外派發免費機票讓這些人前來香港旅遊,免費機票是很有吸引力的,任何人取得免費機票來香港旅遊,吃的、住的再加上購物,總開支會是機票價的好幾倍,所以說,今年的《財政預算案》是進取的。

香港之所以需要以更進取的步伐迎接復常,除了內地的因素外,全球其他國家地區,特別是美國可能出現的經濟衰退是一項重要的考慮因素,美國不斷加息的結果就是經濟衰退,美國經濟衰退會引發全世界也面對經濟衰退,包括香港,因此,正在推行的首周期財政政策不能放緩。

一如往年,今年的《財政預算案》也同樣寬免利得稅、薪俸稅、物業稅、差餉,補貼公共交通費、電費。種種寬免與補貼已推行多年,漸漸變成了常態,將來是否有能力長期如此寬免稅項、補貼生活費用?這是令人關心的。

預算案公布前,香港地產界很努力地游說財政司司長,希望能為過去十多年陸續增加的各種買樓的額外印花稅的「辣招」減辣,結果,所謂的「辣招」全部維持不變,理由是財政司司長認為香港樓價並沒有出現明顯的跌勢。是的,預算案公布前,香港的樓價正從去年的低位回升,唯一的好消息是原來正常的從價印花稅調整下降了,這應該是房地產價格在過去多年漲價的調整。過去,一千萬住宅是豪宅,現在,只是中產階層的住屋。從價印花稅稅階調整之後,馬上有地產商修改其住宅的發展規劃,減少興建「納米樓」。過去,地產商大量興建「納米樓」,是因為這類面積很小的住宅所需要繳付的從價印花稅較低,如今調整之後,面積大一些,價格貴一些的住宅所需要繳交的從價印花稅也下降了。

當然地產商減少興建納米樓的另一個思量是特區政府今後會大量興建居屋,同時居屋會以更高的折扣價出售,因此,納米樓就得面對居屋的競爭,買納米樓的金錢足以購買面積大一倍的居屋。長遠而言,香港的房地產市場會趨向新加坡化,即私宅市場會豪宅化,一般人則選擇買居屋。今年的財政預算案中,財政司司長也透露政府已經覓得足夠土地興建三十六萬個公營房屋,這些公營房屋中,估計大部分是居屋。現在,政府正在通過擴大綠置居計劃讓部分公屋戶買入居屋而空出公屋讓排隊申請公屋的人居住。在這次的財政預算案中,政府也透露在未來五年可以提供足以興建七萬二千個私營房屋的土地,正在興建的私宅在未來五年的落成量高達十萬零五百個單位,供應的確是大量增加,這還不包括地產商申請改變他們手上土地的用途,從農地、工業地改為住宅用地。近日,長和集團就宣布申請將青衣的一個船塢改建成大型的住宅區,足以提供一萬五千個住宅單位,這項計劃已被傳媒稱之為「黃埔二點○」。是的,今日的黃埔花園就是當日的黃埔船塢改建而成。

美國銀行倒閉的影響

儘管疫情已經過去,儘管內地已經與香港通關,一切都在復常中,但是,美國聯儲局加息的壓力依然存在,加息依然是會導致經濟衰退的重要因素,也因此,今年的財政預算案採取相對進取,繼續逆周期式的取態是正確的。

就在今年《財政預算案》公布後不久,美國就爆發了銀行倒閉的驚人事件。三月十日,美國矽谷銀行(Silicon Vellay Bank)突然倒閉。倒閉的導火線是三月八日盤後,矽谷銀行母公司宣布以虧本價出售二百一十億美國的美國政府國債及房地產抵押債券,虧損十八億美元,結果導致投資者與存款戶於二十四小時內提取四百二十億美元的現金,銀行破產了,被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接管。

一向以來,西方金融學教科書總是說美國國庫債券是零風險的,因為美國政府絕對不會破產的。是的,美國政府可以無限量印鈔票來支付其國債,但是,當美國聯儲局不斷加息之後,加息前所發行的債券因為所收取的利息較低,就會貶值。當然,有人會說,你可以將這些國債收起來繼續收息,一直到國債到期,就一定可以取回本金。問題是,如果你所持有的國債是十年期國債,得等十年才能取回本金,如果是三十年期國債,得等三十年。國債到期之前,如果需要用到現金,怎麼辦?唯一的方法是在二手市場賣掉,以市場價賣掉,售價很可能令你虧損,矽谷銀行就是在這種情況之下出售債券而導致巨額虧損的。

矽谷銀行倒閉是二○○八年雷曼兄弟倒閉後最嚴重的銀行風暴,倒閉前,矽谷銀行是美國第十六大銀行,截至二○二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擁有二千零九十億美元資產,存款規模達一千七百五十四億美元,倒閉事件來得突然,的確有點像黑天鵝。

吸取了上次雷曼兄弟倒閉的教訓,美國總統拜登很快做出反應,他安慰存戶,告訴他們三月十三日銀行將重開,存戶可以隨時勢領錢,但是,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卻說美國政府不會動用納稅人的錢來救矽谷銀行。結果,三月十三日矽谷銀行重開,門口出現長長的人龍。在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保證任何銀行倒閉時每名存戶可以提取二十五萬美元的存款,問題是,矽谷銀行的小存戶不多,市場估計小存戶的總存款額只佔百分之十五,其餘的百分之八十五是矽谷內的中小型科技企業,這些中小型企業一旦取不回存款,自己也會破產。拜登明白事態嚴重,因此做了一些特別安排,允許所有存戶取回所有存款,當然,這只限於美國境內的存戶;在英國。匯豐銀行就宣布以一英鎊收購英國的矽谷銀行分行,表面上是只付一英鎊,但是收購後卻得注入二十億英鎊以挽救這家銀行,匯豐的這個行動使匯豐翌日的股價在香港股市大跌百分之四點七。

更嚴重的問題是緊隨着矽谷銀行出事之後,標誌銀行(Signature Bank)(也可以譯為簽名銀行)也倒閉了,全美國的中小型銀行都面對擠提的壓力。

停止加息是福是禍?

有趣的事是,矽谷銀行出事後,美國投資銀行高盛馬上高調唱好股市,高盛認為矽谷銀行出事是因為虧本出售國債,之所以會虧本出售國債是因為美國聯儲局不斷加息,因此高盛認為美國聯儲局會暫停加息,先觀察局勢的變化將來才做決定。

如果聯儲局真的暫停加息,對全世界的股市、樓市就反而是好事,會推高股價、樓價。也許因為憧憬不加息,三月十三日本港股市除了銀行股下跌外,其他的股票多數上漲,漲幅還不錯,算是「因禍得福」?

過去,每逢美國加息,往往使到一些新興國家爆發金融風暴,這一回,如果拜登政府處理不當,另一場金融風暴就會發生在美國。

(作者為香港財經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