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時事
上月最熱門的香港新聞,莫如管理港澳的體制變化,原有的國務院港澳辦公室轉到黨的系統,重組為中共中央港澳辦公室。這次升格,既反映中央對港澳工作的重視,也反映他們對香港現狀的憂慮,尤其是目前中外形勢正處於波譎雲詭之中。際此時刻,簡略回顧一下北京管治香港的體制變化,從而探討今次改動的實質,也很有意思。
「三頭馬車」時期
上一世紀八十年代,內地改革開放,與英國談判香港前途問題時,曾出現「三頭馬車」,即新華社香港分社(實質是中央駐港機構)、國務院港澳辦(處理香港與內地的有關事務)和外交部港澳辦(涉及香港的對外和國際工作),各有分工。不過,前兩者同屬部級單位,但接觸層面不同,故曾出現分歧。新華社香港分社處於香港前線,掌握的動態較新較快,故話語權逐漸吃重,其中以時任社長許家屯為代表。但國務院港澳辦身在京華重地,接觸和「吃透」中央政策的程度看來又比香港的幹部強。例如,兩者在「六四」期間有表現不同,許家屯同情示威群眾,並到新華社門外看望請願的港人。他在出走美國之前,曾在北京被時任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姬鵬飛當面質問。此後,港澳工作就以國務院港澳辦領會中央精神後的決策為依歸。
不過,後來在第一屆特首的人選問題上,也出現各自的建議。港澳辦的意見傾向董建華,新華社香港分社的意見傾向楊鐵樑,並請人致電身在英國的楊鐵樑,試探他的意願。在中央研究和確定後,一錘定音董建華,分歧很快又平息了。
協調小組時期
回歸之後,「三頭馬車」的現象得以調整,新華社香港分社更變成今天的中聯辦。直至二○○三年下半年,才出現新的架構──中央港澳工作協調小組。這個小組的成立背景,是當年正值香港回歸六周年,但發生「七一」五十萬人大遊行。北京感到必須有系統地研究各種問題,並作出回應部署,於是由二十多個中央部委派人擔任小組成員。例如,時任外交部副部長王光亞就是成員之一,所以他後來擔任國務院港澳辦主任,並非無端空降,而是實有淵源。
顧名思義,這個小組以協調工作為主,讓涉及港澳工作的中央部委互相協調,不要「政策打架」。當時第一任組長是政治局常委曾慶紅,他的同學朱育誠曾任新華社香港分社副社長,更有助港澳決策。不過,這個小組不包括港澳兩地的特首,可見,當時的構想主要是內地相關部委互相協調,以配合港澳特區的工作,而非主導和代為決策。
由那時起,北京認為「外國勢力、外部勢力的干擾性愈來愈強」,小組的重點開始關注國家安全和民心問題,加上建制中人也乘時而起,很快就在二○○四年初推出「愛國者討論」,並點名一批民主派「不是愛國者」。其實,同年全國人大派喬曉陽來港對話,在九龍展覽中心和禮賓府的對談中,也有民主派代表在座,喬曉陽還回答了司徒華的提問,李柱銘等人均獲邀請出席。
二○○五至二○一二年間,經上述協調小組研究和同意後,北京與泛民也有幾次公開接觸,私下的溝通則因需要而異。總的來說,雖然有點枝節,但反覆中有進展。二○○五年,香港立法會代表團珠江三角洲三天兩夜之行,不少泛民議員參與(包括近年被判監的人士)。泛民後來同樣以立法會議員代表團的名義到上海去,當時各方還有默契,建制派議員半途離席,讓泛民與王光亞關門商議。二○○九年,立法會議員代表團前往四川,了解大地震災後的情況(因香港的捐款經立法會審批)。凡此種種,反映雙方「有偈傾」。
二○一○年,正是討論二○一二年政制改革(尤其特首選舉)的時候。時任協調小組組長習近平同意與泛民溝通,後來才出現時任中聯辦副主任李剛接見三批泛民人士(包括民主黨、普選聯和民協),終於通過方案。用通俗的話說,當時的共識是「各走一步,拉近距離」,為公開宣示的「二○一七年可以有普選」作準備。
「經濟鬆,政治緊」持續
可惜,後來出現一些三言兩語難以說清楚的問題,也有不同理解的詞意分歧(例如「可以有普選」的「準確意思」)。二○一四年,內地發表《一國兩制在港澳實踐白皮書》,並提出普選「五部曲」和「牢牢掌握香港全面管治權」,泛民認為這不是「真普選」。同年底,發生「雨傘運動」,兩地關係再次出現波動。
其後,「全面管治權」的部署加快進行。至於近年的「反修例事件」、疫情封關、選舉和政制變化等,更是各方不願意看見的事。在此期間,原有的中央港澳工作協調小組提升為領導小組,增加了副組長,藉以「應對境內外的不穩定因素」。有關情況已有目共睹,在此不贅。
可見,這次港澳辦升格為黨中央直屬機構,只是近年內地對香港形勢判斷的延續和公開化,北京在「由亂到治」之後,仍認為「外國勢力和外部勢力亡我之心不死,故須審慎防範」。與此同時,香港在疫後要盡快經濟復常,也是當急之務。所以,從新組建的黨中央港澳辦的兩大工作──保護國家安全和協調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可見未來「經濟鬆,政治緊」的態勢將會持續一段時候。
簡略回顧上述變化,反思香港與內地對「一國兩制」的理解,仍有不盡相同的內容,需要長時間磨合。不過,預料眼前的經濟復常工作又可以沖淡某些分歧,這是「由治及興」的現實問題,希望官民雙方也不要掉以輕心。
(作者為香港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