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時事
2023-4-28
二〇二三年五月號
這個春天,四馬鬧春(馬玲)

這個春天,很是熱鬧。因為四匹馬紛至遝來,捲起一陣陣塵煙。

先是消失三年多的民營企業家大咖馬雲回國,緊接着是台灣前領導人馬英九訪問大陸,其後是法國總統馬克龍帶着大批人馬來華,最後是世界科技大神馬斯克也於四月造訪。

這「四馬奔華」的舉動,在當前複雜的國際形勢下,難免沒有一些風向標的兆頭,甚至有點「馬首欲東」的意味。

 

馬雲迎來的「後天」

三月二十七日,有網友在杭州一條隧道中,看到了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馬雲,從其發布到網上的小視頻中看到,馬雲坐在一輛豐田考斯特上與人交談。

這個轟動性的消息立馬引起強烈關注:馬雲回來了!馬雲當年離國,曾引起各種各樣的議論,甚至馬斯克在美國接受採訪時還突然來了一句:「Where is Jack MA?」

這三年,各方面都承受着巨大的壓力。在有錢人不敢投資、民營企業家意欲「潤」出去的當下,馬雲逆行回來了,這是個重要信號。當然,馬雲在回來前,應是看準了風向。喜歡琢磨「太極」的馬雲,顯然也要借東風。

今年三月召開的全國「兩會」,中央明確指出,要鼓勵和支持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壯大,甚至最高領導人在參加全國政協有關座談時表示:「始終把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當作自己人。」

之前,網絡「大V」司馬南之流,不斷把攻擊矛頭指向民營企業,使得國內營商環境風聲鶴唳,企業家人人自危。所以,馬雲的回歸,無疑給中國企業家注入了信心。馬雲說過:「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後天很美好,但是絕大部分人死在了明天晚上。」這句話指出的後天,意味深長。

「九二共識」又活了

馬英九三月二十七日至四月七日在大陸先後參訪南京、武漢、長沙、重慶、上海等地,即完成了返鄉祭祖的夙願,又帶着台灣青年學子與武漢大學、湖南大學、復旦大學等地進行了豐富的座談交流。

馬英九表示,沒想到大陸會發展得這麼快,而隨馬英九一同來訪的台灣青年,有許多也是第一次進入大陸,在十二天的「百聞不如一見」中,他們自然會形成與過去不同的觀感。

馬英九雖是為「尋求和平」而非「追求統一」而來,但只要來了、看到了、感受了,就比道聽途說要強許多。有的台灣青年回去以後,在社交媒體上發文感言,字字流露着感性,浸透着「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馬英九這趟大陸行的最大收穫,或許就是「台灣的『九二共識』又活過來了」的話題。在台灣面臨戰爭風險增強之時,在蔡英文「過境美國」鬧得沸沸揚揚之際,馬英九開初本不受媒體重視的大陸之行,最後卻吸引了許多眼球和評論。

馬克龍竟然杠上了美國

馬克龍四月五日至七日訪華三天,中法簽署了科技、航空、文化、民用核能、農業食品、可持續發展等多領域的雙邊合作協議。

法國空中巴士公司與中國航空公司簽署了批量採購協議,包括一百六十架民用飛機、總價值約二百億美元,還將在天津建設第二條生產線,到二○二六年每月最多生產七十五架A320 Neo飛機。

馬克龍在廣州松園,駐足聆聽了中國著名古琴曲《高山流水》。中國音樂中,蘊含着特有的「和」之智慧。所以中國也寄望馬克龍能從音樂中悟出「和而不同」的哲學意味。

法國本身以及馬克龍自身,原本就生有「傲骨」,不與美國同調並不在少數。一九六四年,法國是第一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西方國家。美國遭遇「九.一一」恐襲後,法國拒絕了參與美國對伊拉克的戰爭。法國秉持的是:「我們是美國的盟友,但我們有自己對世界的分析。」馬克龍在中國接受外媒採訪時表示,獨立自主對歐洲非常重要,歐洲應該保持自己的發展模式,而不能依賴從屬其他國家。歐洲應該保持開放,同時維護歐洲的經濟主權,只有這樣才能自主選擇合作夥伴,把命運掌握在歐洲人自己手中。

對於台灣問題,馬克龍也未回避,他說:「在台灣問題上推波助瀾符合我們的利益嗎?不。最糟糕的是認為我們歐洲人在這個問題上必須跟隨別人的腳步。」

馬克龍的中國之行,引起美國人的警覺和批評,國會議員盧比奧說:「我們要專注於台灣問題以及中國構成的威脅,由你們來處理烏克蘭問題。」特朗普則說,法國在順從中國,如果是他執政的話,馬克龍的說法會導致法國葡萄酒被制裁。

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則說出了歐洲一些國家的心裏話:「一些歐洲領導人不會像馬克龍那樣說話……我認為,實際上真有相當多的人像馬克龍那樣想。」

其實美國很不滿意,回到法國的馬克龍仍然繼續喊話,不會對美國言聽計從。有美國主持人爆料:CIA要對馬克龍下「黑手」,「直到他在中國問題上閉嘴」。

馬克龍的言談表明,歐洲不願與美國亦步亦趨緊跟,歐洲想獨立自主,無論經濟上還是外交上,因為北約的存在,要做到這點顯然很難。

馬斯克一直看好中國

據媒體報道,馬斯克在四月訪問了中國。不久前,馬斯克的母親梅耶結束了為期兩周的中國行。她在中國圈了一眾粉絲,從她在社交媒體發出的圖片和文字來看,精神矍鑠、時髦不減的老太太挺喜歡中國。

四月九日,特斯拉儲能超級工廠項目已落地上海,這一全新的超級工廠被稱作馬斯克訪華前的「見面禮」。事實上,不僅是馬斯克,一場由眾多國際大企業掀起的「訪華潮」已經上演,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吸引來不同領域的外企高管,他們有意加碼對中國的投資,蘋果公司CEO庫克亦包括其中。

中國的龐大市場和消費能力,在全球經濟不景氣、國際環境不確定因素增加的當下,他們期待抓住中國擴大開放賦予的新機遇。

馬斯克一直看好中國,即使在美國日益表現出與中國「脫鈎」的情況下,他也不停地免費「為中國宣傳」,馬斯克多次說過,中國才是未來。至於馬斯克心中到底如何想的,也只有他自己知道。

美國承認,對中國犯了兩個戰略性錯誤:一是認為中國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形成中等收入群體後,許多人會要求獲得西方那樣的政治權利,但中國中等收入群體現在已達四億,卻沒有發生這種變化;二是美國認為,無論如何與中國發生經濟領域的聯繫,中國都不會在科技領域達到美國的水平,但現在中國在科技方面的發展態勢讓美國感到了威脅。

中國在外交領域也對美國掀起了挑戰。中國前不久促成了沙特與伊朗的復交,從連鎖效應看,中東以往是宿敵的雙方,開始一個個發生接觸並化解對立,和平景象有望出現。中美在用不同的手段介入國際事務,顯然,中國的做法激起了美國的氣惱。美國在打壓中國的同時,不斷放出脫鈎的信號。

四月中旬,巴西總統盧拉來華訪問,他在上海質問:「為什麼所有國家都用美元結算?……為什麼不能是人民幣呢?」

「去美元化」正在一點點形成,美國當然是很不願意看到的,這勢必在一個側面威脅到其霸權。中國已成為美國最大的眼中釘,如何去掉這個眼中釘,也是美國目前最大的焦慮所在。美國對中國肯定是不置諸死地不後快,所以一切手段都會利用,包括台灣和南海,將來戰爭恐怕也在所難免。

在持續長久的美國單極世界裏,中國愣生生在形成另一極,儘管阻力多多困難重重,然而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國的一步步挺進。中國自己也應明白,與美國的差距還相當大,尤其是美國的高科技仍在不斷躍進,中國的創新能力還遠遠不及,從基礎教育到制度環境,都有許多需要改善的地方。

既然「四馬」紛至遝來鬧春,中國就有責任讓春天常駐,並把有利於發展的春天營造得更有吸引力。

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框架下,張揚改革和開放的大旗,出台的一系列政策需持之以恆,避免人為代替法律,不讓意外因素影響發展大局,讓「滿江紅」兌現宿願:「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抓住機遇,振興中華!

(作者為本刊特約主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