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時事
2023-5-30
二〇二三年六月號
疫後復常與方向初步觀察(劉銳紹)

香港在疫後復常,已有一段時候,不妨來一個初步的觀察。這一點很重要,因為這反映日後的發展的方向,如能準確掌握,或在不同的時候經常回顧和調整,將更有利日後穩定發展。

總的來說,「經濟鬆、政治緊」的態勢仍然存在,至於好壞,則言人人殊。不過,觀乎今天香港的主流民意,對「政治緊」不滿之餘,也重視民生、經濟的現實問題;既然政治暫時無法「復常」(「常」的標準也有不同),那就關注眼前的切身問題。從不同的民意調查中,也可以發現這個趨勢,相信在政治還未「復常」之前將會持續下去。這不是什麼轉軚不轉軚的問題,而是政治與經濟民生的不同要求在同一時間存在的正常現象;不宜用一個角度否定另一個角度,官方更不應側重一個角度而刻意壓縮另一個角度,否則這也是另一種扭曲。

 

香港復常的趨勢

談到經濟和民生復常,有些事例和數據是官方經常凸顯的。例如失業率連跌十二個月,百之分三是可接受水平,可作「無失業問題」的解讀。公務員的加薪幅度,中低層可能有百分之四點五以上,而高層則是百分之二點八七(據薪酬趨勢調查委員會的初步結果);公務員工會認為與私人市場相若,屬可接受水平。至於各行業的復常速度,則有不同幅度的增長;當然,有些仍未恢復疫情前的水平(例如旅遊),還顯露了不少問題(例如某些工種人手短缺),但可以解讀為恢復過程中的正常現象。

至於香港與粵港澳大灣區的合作,人流在復常後已迅速回升,官方更延長了過期回鄉證的有效期,可說是重要的便民措施。可見,香港與內地合作將不斷加速,其中河套區的深港創科園是一個談了很久而最近重新投入力量的地區,李家超表示這將是香港最大的創科平台。在金融方面,也有新發展,來港上市的海外公司有所增加(無論什麼背景或原因),「數碼港元」先導計劃啟動,日後將逐步擴大。不過,金融是一個較複雜的問題,因為涉及國際角力的層面,且待長遠觀察。

 

表達自由會否收緊?

值得關注的是,市民重視的不單是「由亂到治」,更關心「由治及興」,而「由治及興」並不只是經濟和民生,還有整體的活躍氣氛。在此期間,令人擔心的是言論和表達自由會否進一步收緊?其中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尊子事件」,還有公共圖書館把某些書籍下架。這類新聞也成為國際焦點,抵消了港府在海外嘗試改善形象的努力,其實大可不必。

官方和建制派認為,即使是漫畫也要講求事實、真實,又認為為什麼只諷刺內地和本港,而不諷刺歐美。其實,這就混淆了漫畫的作用和特點。它本身就是一種市民不同感受的載體,反映的當然是一個角度的東西;你可以不同意漫畫家的觀點,但不能要求他們只反映你同意的觀點,其他內容都是「非我族類」。市民會問:如果要求所有漫畫家反映官方的觀點,那麼為什麼官方刊物卻不反映民主派的觀點?連平衡的報道也沒有。

 

民間的憂慮

綜觀民間的反應,有三大重點。一,雖然無人能清楚說明,出現「尊子事件」是哪方面的決定或壓力源頭?但或多或少反映了官方的接受和容忍程度不斷下降,日後會否擴大到其他通俗文化(例如流行曲、小說、話劇、電影等)之上,不單嬉笑怒罵的幽默作品不能接受,連官方認為「不健康」的內容也會成為被針對的對象?早前,官方已批評不應該「躺平」,應該積極奮發,努力配合官方計劃。其實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選擇問題,每個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和能力,在合情合理合法之下行事,毋須強求意念也要跟官方一致。

二,嬉笑怒罵的作品會否「被刑事化」?在現代化社會裏,刑事犯罪主要是行動方面,當然也有意識形態方面的內容,但這必須是公認的標準,而不是擁有公權力一方的單一標準。尤其是在文化、文學和文藝方面,標準和角度更應該多元化,如果變成愈來愈狹窄的標準,或只能向官方靠攏的標準,甚至隨便刑事化,只會堵塞民間的表達渠道,繼而形成「民意的堰塞湖」。

三,意識形態的禁制無限擴大,將出現「殺錯良民」的延續後果。這種「一竹篙打盡一船人」的事例,過去屢見不鮮,尤其是內地的政治文化正不斷強化,更須小心處理。以尊子的作品為例,他的敏感題材被下架,但連他替中大手語及聾人研究中心繪畫插圖的書也遭下架。此外,有些與社會時事無關的其他作品,也在這個見風是雨的氣氛下被下架。所以,有人形容這是一個「胡亂的診症和手術」──為了割去癌細胞,倒不如把這個人殺了更好。

 

如何提防被外國外部勢力利用

官方和建制經常有一種看法,就是國際形勢複雜,外國勢力和外部勢力亡我之心不死,所以要防患未然。這一點我不否定,但關鍵是用什麼方法回應?可以繼續與外國勢力針鋒相對,作好一切防範,提高自身實力,但毋須在有意或無意之間,變成重點針對了本地情況的行動。

還有,這種「先穩定內部」的策略反過來很容易被外國勢力和外部勢力利用,作為「挑撥離間」的切入點。官方在意識形態問題上愈打壓,民間的反彈就愈大,外國勢力就愈高興,因為它們不費吹灰之力,已找到「無本生利」的輿論炮彈和政治本錢。官方可以認為:不用怕,中國的輿論機器強大,輿論戰傷不了中國筋骨。但炮火連天之下的自傷,卻是看不到的,還會傷在骨子裏。這又是千年之歎了!

(作者為香港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