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時事
二○二三年區議會選舉候選人提名期已經結束,香港市民即將迎來新選制下的又一場選舉,進入選舉動員催生投票率是接下來的主要話題。本次選舉是香港特區重塑區議會、完善地區治理體系後的一場大型選舉,市民的參與度決定了選舉的意義。
在政府設立門檻後,民主黨宣布推薦的參選人都沒有拿到入場券,基本排除了與政府離心離德的區議員候選人,確保區議員候選人愛國愛港。不過,市民是否滿意這樣的區議會選舉安排,對這些候選人又是否有興趣,投票率就是試金石。
立會投票率見市民政治冷感
過去的二○一九年那一屆區議會選舉,在香港修例風波引發的社會動亂之後,意外出現了超過百分之七十的高投票率。毫無疑問,那是一個政治操弄的結果,今次肯定無法達到。泛民主派以政治牌帶起區議會選舉,雖然催化了投票率,但偏離了區議會主要服務市民的主題。那場選舉中泛民佔了優勢,香港市民反而成了輸家,因為絕大多數選上的反對派區議員沒有社區服務的經驗,不知道亦沒有準備如何服務市民,是為反對而反對設立的標準。他們之所以當上區議員,也是因為政治理念而非服務信念。
為能選出服務型區議員,減少政治議題的操弄,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二○二三年五月二日就區議會選舉提出改革法案,正式名稱是《完善地區治理建議方案》。當中由直選產生的席位大幅削減至少於兩成,而四成席位改由間接選舉產生,餘下四成由行政長官委任。
北京仍然允許部分民選席位,為民主派留出空間,是希望爭取選民支持改革,也能體現選舉的部分具全民代表性。
即使如此,特區政府仍然設立並把關了候選人門檻,明確了區議會的職能。目標清晰了,也確保了候選人的政治素質,民主派被完全排除在外,能否吸引市民踴躍參與、積極投票則還是艱巨任務。
一方面,參照新一屆立法會選舉,分區全民直選的投票率為百分之三十點零二,是回歸後香港選舉投票率的新低。如果扣除了部分投給泛民主派候選人的票,建制選民大概佔逾百分之二十七的投票率,這個投票率顯然是偏低的,甚低於建制的基本盤。而這一次區議員選舉,又基本上排除了泛民主派人士參加,期望他們的支持者出來投票是不可能的事。所以令人擔心的是,今次選舉會不會連過去的新一屆立法會選舉百分之三十點零二的投票率都達不到。
另一方面,大環境下市民參政議政的興趣在減低,熱情不高很難催化高選舉率。香港中文大學最近的一項調查發現,有百分之六十二點九的受訪者對政治缺乏興趣,較去年增加七點四個百分點;近半受訪者不同意「香港政黨能夠有效監督政府」。中大的調查顯示,百分之五十五的受訪者同意「政府官員不太在乎我這類人的想法」,百分之五十一點九的受訪者同意「像我這類人對政府的政策並無任何發言權」。經過了一年社會動亂及三年的疫情,市民政治冷感比例增加,選舉參與度會不會提高自然令人疑慮。
黃金比例與投票率基本盤
香港立法會歷來有傳統的「六比四」的黃金比例,這是指泛民主派的支持者佔六成,建制派的支持者佔四成,這是香港資本主義的自由現實。即使在二○一九年那一次屬政治操弄的區議會選舉結果看,全港有近三百萬選民參與區議會選舉,其中一百六十多萬投給了泛民派別候選人,而投給建制派的選民大概有一百二十多萬。從百分比來看符合現實,泛民派別得票佔約六成,建制派得票佔四成,基本還是維持「六比四」的比率。建制派在席位上沒佔優,但在投票率來看,並沒有失序。
其實,從香港回歸以來的數次區議會選舉來看,總投票率都並沒有那麼高,其中,一九九九年百分之三十五點八二、二○○三年百分之四十四點一、二○○七年百分之三十八點八三、二○一一年百分之四十一點四九、二○一五年百分之四十七點零一,二○一九年是情況特殊猛然躍升至百分之七十一點二三。
有數據顯示建制與泛民歷屆的分別得票率:二○○七年建制派百分之七十四點四、泛民百分之二十六點一七;二○一一年建制派百分之五十五點二九、泛民百分之三十一點二九;二○一五年建制派百分之五十四點六一、泛民百分之三十一點二五,足見社區民眾選出的社區代表支持度是維繫在一個相對穩定的水平上,甚至偏向建制。
同樣,新選制下的立法會選舉的投票率,三成的投票率表明,建制本身的票都沒有催化出來,扣除部分投泛民的票,遠不及黃金比例中建制百分之四十的基本盤,說明建制選民都未到位,如果這一情況又在區議會選舉中出現,那就非常令人尷尬。
事實上,如果希望今次選舉也能有相當比例的香港選民參與,只要保證建制的基本票都能充分催化出來,接近黃金比例的基本盤,區議會選舉就已經很成功了。畢竟,在同質性強而競爭弱的候選人中作選擇,很難提振選民們的選舉欲望,要開出很高的投票率不容易。
遠離政治 真心辦實事
區議會的性質就是香港地區層次的區域組織,就各地區層面事務、區域內市民日常生活事務向政府及立法會提供意見,區議會本身不具備實質性行政或立法權力,其職能與權力是「低政治性」的,其宗旨圍繞服務社區內人民群眾。
在新一屆區議員的選舉中,選民往往關注的是哪位候選人更能體察民眾所需所想、為所在區域市民辦實事,聚焦的是參選者的個人能力及努力程度,不會看其所代表的政黨。畢竟,自家門口的生活事,要看誰真能為選民服務。
今天,政府界定了區議會選舉的意義,去政治化目標明確。區議會的職能決定了它不是監督政府的機構,而是協助政府改善民生、完善社區建設的一級架構。所以,區議員的選舉該遠離政治,選出真心想為民眾辦事、真心能為民眾辦事、能真心做實事、心繫市民福祉的議員。去政治化才能選出更為符合社區建設,符合香港整體利益的區議員。
(作者為香港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