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時事
台灣第十六任總統、副總統選舉以及第十一屆立法委員選舉,將於二○二四年一月十三日舉行。本文截稿時,此次總統大選已進入最後三個多星期的衝刺階段,縱觀各方民調以及台灣選舉研究學者小笠原欣幸教授等的專業量化分析,除非發生重大變故,民進黨候選人勝出總統大選基本上應無懸念。倘若賴清德如預期順利當選,將是自一九九六年台灣開始實施總統由公民直選以來,首次出現同一個政黨連續贏得三屆總統選舉的新現象。
民進黨成立於台灣戒嚴時期的一九八六年,於十年後的一九九六年首次參加總統選舉,在過去近二十八年期間就已經先後兩次執政,倘本屆再次勝選,更可能創下台灣政治民主化以來國民黨都做不到的連續執政十二年的紀錄。究竟民進黨是如何走過總統選舉的?在本屆選舉首次出現藍白合三股勢力競逐的態勢下,賴清德又是以什麼能量,如何在選戰中一直保持優勢,並且最終脫穎而出的?
台灣的總統選舉歷程,可追溯至抗戰勝利後,中華民國政府於一九四六年十二月制定的首部《中華民國憲法》。根據該憲法的規定,於一九四七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三日在全國包括「光復」後的台灣省在內舉行了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選舉。國大代表也根據職權,於一九四八年四月選出了蔣介石為首任中華民國總統、李宗仁為副總統。
此後,大陸政權於一九四九年更替,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於北平成立,同時國民政府播遷台北。基於大陸的變局,蔣介石政府於一九四八年五月率先頒布《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台灣也於一年後實施戒嚴令。此後國大代表不再改選,繼續由第一屆國大代表根據《憲法》所規定的任期安排,選出每一任總統、副總統,而總統則先後由蔣介石(至一九七五年)、嚴家淦(一九七五年至一九七八年)、蔣經國(一九七八年至一九八八年)、李登輝(一九八八年至一九九六年,直選部分後述)當選。
台灣總統大選與民進黨的崛起
李登輝以副總統身份在蔣經國於一九八八年一月十三日辭逝後,根據《中華民國憲法》規定宣誓繼任總統,開啟了首次由本省人擔任總統的「李登輝時代」,隨後逐步推動影響至今的一系列憲政改革。一九九一年五月李登輝主導了修憲,廢除了《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同年十二月舉行了第二屆國大代表的選舉,首次實現了「國會全面改選」。這也是民進黨首次參加國政級別的選舉,並在三百二十五席中獲得六十六席次,得票率為百分之二十三點二五,雖然僅為國民黨的三分之一,卻為之後的選舉,尤其是參加一九九六年總統大選並於二○○○年奪得政權,奠定了基礎。
李登輝任內共舉行了六次修憲,其中第三次引進了總統、副總統由公民直接選出的機制,並於一九九六年開始實施。此後,迄今已先後選出李登輝(一九九六年至二○○○年)、陳水扁(二○○○年至二○○八年)、馬英九(二○○八年至二○一六年)及蔡英文(二○一六年至二○二四年)共四位總統,倘賴清德在二○二四年一月的大選勝出,將會是第五位直選總統。
民進黨成立於台灣解嚴前一年的一九八六年,其前身為「黨外」力量。儘管仍在戒嚴時期,蔣經國並未加以取締,揭示了蔣經國已在醞釀解嚴包括開放「黨禁報禁」等政治改革。不過,民進黨有機會參選總統,還得等十年。一九九六年,民進黨提名彭明敏搭檔謝長廷參加總統、副總統選舉,卻敗於中國國民黨提名的李登輝和連戰,得票率為百分之二十一點一,李登輝則在大陸對台軍演恫嚇下,以百分之五十八的得票率獲勝。
國、民兩黨各自兩次政黨輪替
二○○○年第二次參加總統大選的民進黨推出正副總統候選人陳水扁和呂秀蓮,獲得百分之三十九點三的選票當選,實現了台灣政治史上的首次政黨輪替。值得一提的是,經過此次大選,民進黨在台灣選民的四成基本盤宣告成型,並延續至今。二○○四年總統大選中,陳水扁和呂秀蓮獲得百分之五十點一一的選票,並以微弱的差距,擊敗受「三一九槍擊案」影響、代表國親聯盟的連戰和宋楚瑜,得以連任。
二○○八年的總統選舉中,民進黨提名時任代理黨主席謝長廷以及蘇貞昌來參選,謝、蘇都曾擔任過陳水扁政府的行政院院長。然而,受到陳水扁家族貪腐案的影響,敗給了國民黨提名的馬英九和蕭萬長,民進黨再度淪為在野黨,從此沉寂八年。不過民進黨在這次的總統大選仍維持了百分之四十一點五五的得票率。到了二○一二年,民進黨提名時任黨主席的蔡英文搭檔蘇嘉全首次參加二○一二年中總統選舉,但以百分之四十五點六三的得票率,敗給了拿下百分之五十一點六得票率的國民黨候選人馬英九和吳敦義,蔡英文還因此辭去黨主席。
捲土重來的蔡英文於二○一六年搭檔陳建仁,再度挑戰總統大選,因受到「太陽花學運」以及香港「佔中事件」的影響,以百分之五十六點一二的得票率當選,而競爭對手是國民黨提名的朱立倫,僅獲百分之三十一點零四的得票率。不止於此,民進黨在同時舉行的立法委員選舉中,首次取得過半席次,得以首次全面執政。
然而,民進黨在二○一八年的「九合一選舉」中,卻遭遇滑鐵盧式的慘敗,失去了大多數縣市的執政權,兼任黨主席的蔡英文也再度辭去黨主席的職務。痛定思痛,以及受到香港「反送中運動」的刺激,蔡英文卻奇跡般地「鹹魚翻身」,在二○二○年的大選,搭檔「政敵」賴清德,而獲得史上得票率最高的百分之五十七點一三,對手代表國民黨出征的韓國瑜則以百分之三十八點六一得票率飲恨。
「賴清德時代」台海持續風高浪急
至此,新進的民進黨與百年老黨國民黨分別在直選總統的歷程中,各自獲得兩次執政的機會(包含連任),倘若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在本次總統大選中勝出,則不僅打破了過往同一個政黨最多執政八年的定律,也使「民進黨長期執政」成為現實。
在本屆總統大選中,相較於國民黨遲至二○二三年五月十七日才正式通過徵召侯友宜代表黨參選,賴清德在獲得民進黨提名的過程中,則順利許多。身為副總統的賴清德先是於二○二三年一月十八日接任兩個月前蔡英文因「九合一選舉」慘敗而辭去的民進黨主席一職,在一直不存在黨內其他挑戰者的氛圍下,民進黨於四月十二日正式提名賴代表民進黨參與本屆總統選舉。
與過去幾屆總統大選「藍綠對峙」的格局相異的是,本屆首次出現了「藍綠白三強鼎立」的新局面,台灣民眾黨主席柯文哲亦於五月十七日獲黨提名參選總統,惟自六月至本文截稿時的十二月二十日,台灣各項民調都較清晰地顯示賴清德的支持率一直處在穩定領先的態勢。儘管十月至十一月一度甚囂塵上的「藍白合」話題曾經成為賴清德問鼎總統寶座的最大挑戰,卻亦因十一月二十四日「藍白合」的正式破局而有驚無險地恢復「穩操勝券」的原本態勢。
自二○一八年中美對立格局成型以來,台灣海峽兩岸局勢日趨詭譎,倘若賴成功在本次台灣總統大選中獲得入主總統府的鑰匙,如何處理棘手的兩岸關係,並持續獲得美國的信任,無疑將是一大挑戰。儘管大選兩個月前中美首腦在三藩市舉行峰會的積極意義,賦予了北京即便是賴清德當選,台海危機仍然「可控」的理解,中南海對曾經自稱「務實台獨工作者」的賴仍不放心,「賴清德時代」台灣海峽時而風高浪急的局面,恐怕仍將持續下去。
(作者為武漢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教授、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兼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