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時事
香港和新加坡,可謂亞洲一對很值得比較的「兄弟」:都是華人主導的社會群體,都是處於人口幾百萬之眾的熱帶區域,都屬於沒有農村的城市性存在,都是亞洲四小龍之一,都是亞洲的金融中心和貿易中心。不同的是,香港是中國的一個地區,新加坡是一個獨立的國家。
還有一個背景可資比較,香港和新加坡都曾是英國的殖民地。一九六五年新加坡被趕出馬來亞之後,不得不獨立建國。那時,李光耀很羡慕香港,因為香港背後有中國這塊廣闊的腹地,而新加坡不過是英國統治期的一個貿易站,只有心臟沒有腹地。
經過一系列滄海桑田,香港和新加坡都發生了巨變。今年是香港回歸中國二十七周年,新加坡則是獨立建國五十九周年。如今再回過頭來看香港和新加坡,一些數字和狀況值得觀察和思考。
新加坡的「兩手抓」
二○二四年的一月份,我來到新加坡逗留了六天,馬不停蹄四處觀察探訪,追尋李光耀的遺產和新加坡的未來。
現在,新加坡的GDP人均是亞洲四小龍之最。而且,還不僅於此。去年底,財經網站Insider Monkey依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公布的二○二三年人均GDP並搭配購買力平價計算,發布了「二○二三年世界二十大富有國家/地區」排行榜,新加坡榮居榜首。
截至二○二三年十一月十三日,香港的人均GDP為四點七萬美元,新加坡的人均GDP達到了八點三萬美元,差距已顯而易見。
以前,不少中國大陸的富翁移居香港;現在,大量中國高淨值人群到新加坡定居。這種超級富翁的轉移,也為新加坡的人均GDP創了新高。
近年來,香港正面臨着空前的挑戰。一方面香港不得不面臨歷史性的轉型,另一方面香港的社會動盪和經濟下行又讓轉型之路充滿了不確定性。
與此同時,新加坡政治和法律環境的穩定性,在與香港爭奪跨國公司和海外投資者方面佔了優勢地位。
新加坡從李光耀開國築基到李顯龍拓展固本,父子倆在大展拳腳中堪稱玩了一套完美的組合拳。
李光耀在回憶錄和採訪錄裏提到,他一九六八年到美國考察,看到歐洲公司退縮時美國公司卻大展拳腳,而且美國意欲把工廠移到人工便宜的國外去加工生產,李光耀迅速攬下這些活計。
在中國文化大革命鬧得正酣時,台灣和香港雖然也在採用同樣的引資方式,但因西方資本擔心香港和台灣受中國大陸的革命影響,所以更多選擇了在新加坡設廠,新加坡就此佔了一些便宜。
一九七一年,英國撤離新加坡。李光耀苦苦思索,誰能保證新加坡的安全和穩定?
周邊的東南亞國家紛紛選邊站,有投靠美國的,也有投靠蘇聯的。
他曾先後到美國和蘇聯訪問觀察。最後,在美蘇兩個超級大國中,他經過綜合比較和戰略研判後,選擇了美國,放棄了蘇聯。進入八十年代後,李光耀為新加坡的選擇感到慶幸。
新加坡由於審時度勢的兩手抓,一手抓美國的軍事保護和經濟投資,一手抓馬六甲海峽的印度洋和太平洋咽喉通道效應,讓新加坡在環境穩定的情況下經濟也得以起飛。
李光耀不喜歡革命,他喜歡嚴刑峻法。他把英國現代的法律體系和中國古老的法家傳統相結合,運用中西合璧的方式治理新加坡,讓曾經黑幫成林惡習遍地的新加坡,走上了百姓循規蹈矩、政府清廉高效的道路。
李顯龍接班後,並不滿足於新加坡成為全球化浪潮中的被動參與者,他通過積極介入,參與到多邊和雙邊的貿易協議與區域經濟一體化之中,為新加坡企業拓展更廣闊的市場的同時,也讓新加坡在區域合作中有着橋樑和中介的作用。
新加坡政府的靈活性和前瞻性,讓新加坡無論是在政治、金融、創新領域,還是社會安全和國民生活方面,都以卓越的表現,在國際排行榜上領先。
當下,新加坡港口已成為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一,其自由貿易體系和金融靈活運作程序,雙雙贏得國際社會的廣泛讚譽。此外,新加坡政府的決策透明、運行高效、法治健全、熱情創新,都為其商業環境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相較之下,香港所面臨的挑戰則越來越嚴峻。這幾年,隨着美國對中國科技和經濟的打壓,香港也隨之成了首當其衝的受害者。另外,香港內部事物的跌宕起伏,也讓各種問題糾結在一起,難以理出頭緒。
小步進取的改革
最近一段時間,香港的股市也和內地同震大幅下跌。香港的經濟發展,出現了讓人擔心的某種停滯甚至退步的趨勢。隨着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香港作為國際貿易中心的地位面臨風險。與此同時,內地的經濟崛起也讓香港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受到了難以迴避的影響,香港的集裝箱吞吐量已明顯減少。
香港曾是東方之珠,也是亞洲發展的一個標杆,但在目前西方聯合打壓和香港社會動盪的雙重夾擊下,正處於痛定思痛的艱難狀況。
除了這種雙重夾擊,香港和新加坡不同的還有:香港經濟結構相對單一,主要依賴金融業和房地產業,新興產業的發展相對滯後,這使香港經濟相對脆弱,在經濟多元化發展方面存在短板,難以應對國際市場的波動。
新加坡特別注重技術升級和創新,李顯龍遵循乃父李光耀的囑託,吸納歐美、中國、印度、澳洲等多地人才,使新加坡在全球價值鏈中不斷攀升。比如,新加坡以前極度缺水,後通過不斷摸索和創新,現在不但海水淡化解決了本國用水需要,還實現了出口創匯。
李顯龍擔任新加坡總理主導的這二十年,其業績不亞於乃父。國際上公認,新加坡的地位不僅沒有因為李光耀的離世而減弱,反而因李顯龍的開明和進取更上了一層樓。
政治上,李顯龍不斷進行着小步進取的改革。二○○○年九月一日開始,新加坡設立了「演說者之角」,雖是唯一經國家公園局註冊批准的聚集及示威的地方,而且只允許新加坡人和永居入場,但對新加坡而言已是開天闢地。
經濟上,不僅是新加坡的GDP超越香港,香港和新加坡這兩座亞洲金融中心,一個漸漸式微,一個蓬勃發展,彼此逐漸拉開差距。全球金融中心最新排名:第一紐約,第二倫敦,第三新加坡,第四法蘭克福,第五巴黎。不幸的是,香港出局了。
社會上,新加坡對國民的待遇層次分明。從新加坡不同的住宅區觀察,哪裏是富人區,哪裏是中產區,哪裏是底層組屋,可謂一目了然。富人在高檔地方吃飯要交百分之二十左右的稅和費,中產在商場之類的餐廳吃飯只交部分稅,窮人在組屋周邊的大牌檔吃飯稅和費一分錢不用交。新加坡的「居者有其屋」比香港做得到位。
自然,新加坡也有不如香港的地方。比如在人均財富方面,新加坡的財富更多掌握在少數富翁手上,也就是貧富差距比香港厲害。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信奉叢林法則,既不設立最低工資標準,也不限制外勞到新加坡跟本地民眾搶飯碗。事實上,新加坡對藍領勞工的需求甚大。
拿新加坡的外來女傭作比較,新加坡政府對女傭收入上有封頂,所以比香港便宜,甚至比中國內地北上廣這些大城市的女傭價格都便宜。
新加坡與中國大陸從大年三十開始已互免簽證,內地人去香港卻還需辦理通行證,這亦能成為影響經濟的一個因素。
尋求發展的新路徑
要讓香港重新找回以前的繁榮,必須先贏得香港人的民心。香港的一些中產在往外移,而一些富人和中產在往新加坡移。雖然有人說:別擔心,這只是暫時的。但何時能奪回原比新加坡強勢的地位,還是未知數。
香港和新加坡一直存在競爭,雖然新加坡現在已超越香港,但也不能完全以一時論短長。正如新加坡在創新和多元化方面所作出的努力一樣,香港也需要尋求自身發展的新路徑。如何在變局中求得新生,才是最關鍵的。
香港經濟很有必要抓住發展的新亮點,隨着當下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智慧城市等新興領域的迅猛發展,也給香港經濟提供了一個新的努力平台和增長機遇。
香港已在積極廣攬新經濟領域的各方人才,隨着大灣區的開拓發展,香港憑藉豐富的國際化經驗,但願能夠成為區域合作中別具一格的帶動引擎。
從新加坡的創新到香港的轉型,顯然,這是一場關於變革與挑戰的大賽。在這個賽道上,領頭羊很關鍵,追隨者也很重要,百姓的配合也必不可少。
新加坡以穩定的政治秩序和法律環境,已經吸引過去許多國際投資者前往,香港怎樣在變革轉型中把流失的投資者再吸引回來,確實是一項很具挑戰性的艱難任務,恐怕也不是香港能夠憑一己之力解決的問題。
人在做,天在看。把所有的努力做到,最後成功與否就交給上帝和時間吧!
(作者為本刊特約主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