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時事
2024-4-30
二〇二四年五月號
高崖上的中國 山雨欲來風滿樓(馬玲)

站在高崖上的中國,山雨欲來風滿樓。國家拼未來,拼的是人才。此外,還要拼制度和價值觀。中國在與美國的相拼中,怎樣在人才、制度、價值觀方面拼搏下去,確實是個很大的課題。

這些年,美國對中國的鉗制越夾越緊,不僅宣布美日澳要建導彈防禦網絡,而且拜登在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訪美期間宣稱,會用核武器保衛日本。

拜登出任美國總統後,強調「不斷上升的中國威脅」,要「爭奪美國在國際秩序中的領導地位」,所以將中國定為唯一需要通過投入新的競爭方式來戰勝的競爭對手。美國高官還透露,欲拉日本和韓國作為奧庫斯的「第二支柱」夥伴。奧庫斯是美英澳三國二○二一年成立的軍事同盟,旨在通過核潛艇轉讓和新技術開發等軍力的增強以威懾和打壓中國。如果日韓加入,美國的印太戰略架構將形成未來「亞洲北約」的雛形,構建出太平洋和大西洋「兩洋同盟」的包圍中國體系。

前陣子,美日菲舉行了三方首腦會議,公開點名批評中國,說中國試圖通過武力單方面改變現狀,對中國在南海和東海維護主權的行動表示深度關切,同時宣告明年三國要在日本附近海域開展聯合軍事演習。美國常務副國務卿坎貝爾宣稱,中俄密切交往觸及美國「紅線」和「核心戰略利益」。四月十一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訪美,在美國國會演講時明確表示:中國是最大的戰略挑戰,今天的烏克蘭可能是明天的東亞,日本與美國並肩站在一起,與美國同在……

俄烏衝突和中東亂局雖然對美國有所牽扯,但美國對付中國之心似乎絲毫未減。在世界局勢的風雨飄搖中,站在懸崖上的中國,亦是山雨欲來風滿樓。

日本又殺回來了!

岸田文雄在美國國會演講中宣稱,這些年來,日本發生了重大變化,「我們已經從一個沉默寡言的盟友,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破壞中恢復過來,變成了一個強大、堅定的盟友,向外看世界。」他給世界的感覺是:日本又殺回來了!從日本戰敗的一九四五年至今,七十九年後日本終要擺脫和平憲法的限制,無限接近於擁有「硬實力」的國家能力,相當於又拿起了槍。根據規劃,二○二七年日本的國防預算將大幅增加到GDP的百分之二,拜登對此表示歡迎。岸田感慨,「我們現在已經迎來了歷史的轉折點。」

從去年到今年,韓國總統尹錫悅、印度總理莫迪、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先後被安排到美國國會演講,美國對這三國首腦的重視,顯然是針對中國而來。

日本資深政治記者田崎史郎在朝日電視台新聞節目中披露,岸田文雄為達到在美演講的精彩,首開先河,專門聘請了曾為美國總統撰寫演講稿的人為他撰稿並錄音,岸田反覆聽錄音練習,最後用英文在美國國會演講。結果,全場響起四十八次熱烈掌聲,已可載入史冊。岸田文雄的演說,很符合美國在國際上的說辭,「我們的世界正處於歷史的轉折點……自由和民主目前在全球範圍內受到威脅」。美國非常給面子,岸田也甚為驕傲。

中俄發展跨越美國的「敏感線」

美國在忙着編織軍事大網時,中國自然不會「坐以待斃」,除了加強自身提高軍事實力外,也在以自己的方式反圍堵。

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四月八至九日對中國進行了訪問。中方表示,願同俄方密切雙邊溝通,以平等、開放、透明、包容的精神團結「全球南方」國家,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有力引領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美國一直盯着中國與俄羅斯的關係及其走向。為此,美國常務副國務卿坎貝爾聲稱,中俄發展更密切的關係可能會跨越美國的「敏感線」,也就是美國「最核心的戰略利益」。有意思的是,坎貝爾引用了美國國務院經常從中方那裏聽到的詞語—「紅線」和「核心利益」。坎貝爾直言,「對美國來說……從歷史上看,我們最重要的使命是維護歐洲的和平與穩定。」「我們試圖向中方對話者表明的一點是,這是我們的『戰略利益』。這是『最核心的問題』,而中方正以一種他們認為我們不完全理解的方式介入。」

坎貝爾渲染「中國已決定在機器設備、聯合使用能力和各種能力方面提供必要資金,基本上可讓俄羅斯重新裝備起來」,「幾乎完全重建了軍事力量」。

他威脅道:「我們不會袖手旁觀,說一切都很好。如果俄羅斯繼續進攻並在烏克蘭控制土地,這將改變歐洲的力量平衡,坦率地說,從我們的角度來看,這是不可接受的。」

坎貝爾發表上述言論之際,中美兩國也正在進行一系列雙邊高層接觸。然而,接觸歸接觸,對峙歸對峙。前不久,有人通過虛擬貨幣平台給俄羅斯加密匯款二百億美金。到底是誰幹的?國際上有各種猜測,中國互聯網上的自媒體也很熱鬧,各種說法五花八門。

普京再次當選總統後

普京再次當選總統,俄羅斯和烏克蘭的戰火還在激烈燃燒。有點耐人尋味的是,四月十一日出版的英國《經濟學人》雜誌發表了復旦大學俄羅斯中亞研究中心主任馮玉軍教授的文章,他指出俄羅斯最終在烏克蘭必然失敗,而且已佔有的領土也保不住。他歸納了四大原因:信息繭房造成普京缺乏準確情報;俄工業仍未從蘇聯解體後的「產業空洞化」中完全恢復;烏克蘭的強大抵抗和團結能力;烏克蘭至今仍受到國際上的普遍支持。

馮玉軍這篇文章僅代表他個人,還是代表了某種特別的態度,不得而知。但他的觀點,「俄烏衝突是冷戰後的分水嶺,將對全球產生深遠而持久的影響」,想必會得到普遍認可。

路透社四月五日報道,俄羅斯遠東城市哈巴羅夫斯克因發現放射源,當局已宣布該地區進入緊急狀態。一名工作人員讀取的核輻射數值為五點九九微西弗,正常範圍是零點零一至零點零七。此地距離黑龍江佳木斯撫遠縣只有幾十公里。俄羅斯只說是一個「神秘的輻射源」,未具體說明緣由。美國曾公布過俄核武分布圖,該圖顯示俄核武密集分布在三個地方:一是靠近歐洲國家,二是蒙古國上方,三是遠東地區,密度不亞於歐洲部分。今年二月七日俄媒報道,俄海關人員在貝加爾斯克鐵路檢查站例行檢查時發現,從中國發出目的地為荷蘭的八個集裝箱存在異常。貨物文件顯示為「運動和工作服」,但發現集裝箱內有大量印有「烏克蘭軍隊標誌」的制服,且無製造商的信息。信息匯報到克林姆林宮,俄國家杜馬副主席阿列克謝.切帕出來說了一番話,讓中國人感覺他話裏還有話。

三月份,俄羅斯高調紀念珍寶島事件五十五周年,也讓中國網絡上捲起一片波瀾,質疑當前的中俄關係。

美國對中國又推又拉的做法

儘管美國視中國為最大敵人,但迄今為止仍保持接觸,並屢次放言美中不會脫鈎。四月中旬美國財政部長耶倫訪華,六月中旬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也將訪華。

在以色列轟炸伊朗在敘利亞的大使館導致伊朗誓言報復前,布林肯跟中國外長王毅通電話,希望中方勸伊朗不要襲擊以色列。

伊朗襲擊以色列後,王毅四月十五日應約同伊朗外長阿卜杜拉希揚通了電話。中方的角色,在關鍵時刻被美國和中東需要,這也是中國的獨特存在價值。

不過這前後,美眾院通過了《制裁中國購買伊朗石油》法案。

從美國對中國又推又拉的做法來看,美國打的是「長期戰」,暫時避免短期,儘快部署長期。美國如此這般撒網夥結同盟的「圍獵」,顯然有助於美國對中國軍事上形成的優勢更具有未來性。

恰在這期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見了到訪的德國總理朔爾茨,而且邊散步邊交談。中方公布,雙方在烏克蘭危機、巴以衝突等問題上達成了共識。

作為經濟回報,中國海關總署發布公告,解除德國三十月齡以下剔骨牛肉瘋牛病禁令的公告。

美國以民主制度和共同價值觀牽領西方國家對中國形成圍堵之勢,中國則以經濟手段左衝右突努力破解美國的包圍態勢。中國不僅用經濟手段在歐洲做文章、在東南亞動腦筋、在中東玩太極,還在非洲下血本……在中國經濟下行時,經濟手段恐怕也難免不會捉襟見肘。

美國在芯片、光刻機和AI技術這些高新科技領域對中國的封鎖,反映在中國經濟和科技的崛起上,自然會有不少負面影響。雖然中國有許多科研人員和民營企業在不斷追隨和突破,但以一國之力對付整個美西方,難度無疑是巨大的。

中國有許多名校畢業的大學生前往美國留學後,留在美國進行高科技研究和開發。據報道,在美國從事最前沿的AI技術人員中,有三分之一左右是華裔。

所以說,站在高崖上的中國,山雨欲來風滿樓。國家拼未來,拼的是人才。此外,還要拼制度和價值觀。中國在與美國的相拼中,怎樣在人才、制度、價值觀方面拼搏下去,確實是個很大的課題。

(作者為本刊特約主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