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時事
國際都會的香港走在發展的十字路口,靠西方社會目前對香港的態度難有成效,於是北望神州,希望中央打救。但香港的主要問題出在打鐵自身不硬,希望北京拯救可以,但先要把自己的服務做好。
香港向來以服務見長。過去數十年經歷重大經濟結構轉型後,服務業就是香港經濟的重要支柱。二○二一年,服務業佔香港本地生產總值的百分之九十三點七。理論上,香港服務產業保持增長優勢,香港經濟穩定就不在話下的。
於是,面對香港零售業疲弱,有議員建議內地開放所有城市赴香港自由行,以吸引更多的遊客到香港消費。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立法會財經事務委員會會議中表示,港府正積極向內地努力爭取提升訪港大陸旅客五千港幣的免稅額規定。
香港有困難向中央尋求支援無可厚非,但需要搞清楚的是,內地旅客對香港消費意欲減低的原因。香港不但要服務好每一位遊客,更需要在旅客存量方面下更大的功夫。香港維護好服務優勢才能有效吸引更多內地遊客,否則只向中央伸手要政策,也未必能達到吸引更多遊客的效果。
最近遇到的幾件事,讓我認識到,香港消費疲弱的問題,來港人數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香港服務質量對來港者的吸引力。香港服務業的質素,在內地「小紅書」中褒貶不一,總體上貶高於褒。
最近在香港親身遇到的幾個案例,令我對香港的金融服務業失望。
令人失望不是因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變成了遺址」的說法,而是日常需要為普通市民服務的質素變味了。
開戶要買養老計劃事件
不久前,上海來的大學教授在港大開了兩天會議,準備返回上海之前,想在港開一個銀行賬戶。於是,我特意陪他來到一家著名外資銀行開一個普通的儲蓄戶口,我在該銀行接受服務數十年了,介紹新客戶應該不會是問題。
走進銀行,一位小姐姐接待我們,說明來意,問了收入狀況、未來可能會有多少錢款會匯出來等資訊。知道教授有些美金正在內地存定期,半年後到期。然後,她要了教授的港澳通行證、內地身份證等,然後拿出一張表格要求填寫。這位小姐姐希望我迴避,請教授到小房間內辦理。我告訴教授,有什麼事發短信給我。
足足等了四十五分鐘,教授短信告訴我,銀行職員稱開戶需要審批,要買養老計劃才能審批成功,每年存款兩萬美金共五年,然後存二十年以上。如果過不到八十歲,錢可以留給小孩,利息包括本金共返還三倍。聽來似乎很吸引,畢竟是如此大的增長。
那位內地教授正申請優才計劃來港,預計年內可以批出,所以想開一個賬戶方便使用。我當時就跟銀行職員說,人家只需要一個儲蓄往來賬戶,你卻要他接受理財服務。你想做生意沒有問題,但你要講清楚風險。現在內地每年每人有五萬美金的外匯額度,但萬一以後政策變了,錢匯不出了,可能產生的損失由誰負責?銀行當然不會作任何保證。
雖然沒有成功開戶,但那位教授則慶幸自己沒有陷入圈套。這給他留下了很大的、對香港生活安全的陰影。實話實說,銀行推出這樣的產品主要是針對老年人,甚至把人家身後的遺產繼承都想好了,實在是沒有道理。
老年人當然不想自己的存款在年邁時貶值,同時為養老用好這筆資產,讓晚年的生活不變質。但銀行的服務設計卻是希望把他的錢一直留在銀行,這樣實在不敢苟同。
提取外幣最低額度事件
前不久,家中有小孩來,我去著名的銀行排隊,要取五百美金的現鈔包個紅包,卻被告知,櫃台不提供外幣現鈔,必須打電話去總行電話預約,批准後兩個工作日才可以去領取,而且最低的提取額是五百港幣等值的外幣。我向職員提出疑問,如果我的戶口內只有三十美金了,那這筆錢就不能提了?為了取我自己的五百美金,要反覆說明還要排兩次隊,香港的服務怎麼了?
雖然,我按照銀行的規定完成了操作,但我思考的是,香港歷來的服務優勢就是快捷、便利、自由、安全,如今的金融服務,看到的都是不便利,並沒有考慮顧客的利益。這樣的服務環境,遊客在不熟悉如此社會文化下會卻步。政府能否在伸手向中央要政策前,先做好自己的服務增值,讓來港遊客真的能懷着期待而來,抱着滿意而歸呢?
保險公司擅改計劃事件
現在內地的城市對服務十分重視,喊出的口號就是:你砸我的招牌,我就砸你的飯碗。如果政府不重視優質服務,服務環境改善只會成為空話。有一個朋友二○一六年購買了香港一家知名保險公司的「至尊醫療計劃二」,直至今年,其保費從一年港幣一萬六千元加到三萬二千元,經紀表明是正常加價。因為懷疑經紀沒有講出實情,所以到客戶服務部詢問。客服表示「計劃二」已經不實施了,現在都是用新的「計劃五」,對經紀代理沒有告知表示遺憾,同意申請退還。並幫着計算退款的數額列印遞交。但後來保險公司的高層又反悔了,稱他們沒有問題,不願退款,還要吃掉所有的保費。購買的是「計劃二」,但單方面被改為「計劃五」,沒有知會當事人更沒有補充協議,損害當事人的利益,這已經有欺詐成份了吧?
原本可能是經紀個人的不當或者違法,現在成為上市公司的行為了。遺憾的是當事人向政府保險業監管局投訴,又到消費者委員會投訴,得到的結果則是躺平、推諉。相信保險公司擅自改變計劃損害個人利益的做法涉及的不是一個人,以這種瞞天過海的手法達到獲利的目的,政府的監管部門難道不應該介入嗎?政府不保障消費者的利益,能吸引到消費者嗎?
可以說,政府責成部門各施其責的嚴格監管,是香港優質服務的保證。所以,政府向中央要政策促消費前,先要力爭做好香港的優質服務。以服務優勢吸引更多遊客,才是促進消費的保證。
(作者為香港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