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時事
美國總統大選變化不斷,導致全球形勢不穩,一霸獨強局面崩盤後,各種出人意料的「驚奇」都集中在炎熱的八月發生,且令人不安。除了巴黎奧運兩周尚能營造一些眾人熟知的全球化榮景,其餘的一切都在快速甚至不合邏輯地變來變去,事涉各方都想在多變中摸到頭緒、找到方向,無奈美國大選的情勢多變和不穩定,讓國際社會的種種努力顯得徒勞無功。一如美國共和黨和民主黨強調此次大選對美國的意義非同凡響,甚至連「要獨裁還是要民主」這樣聳人聽聞的口號都擺到了美國選民的面前,全球的觀望者以及各種利益相關者,怎麼能心平氣和地作壁上觀呢?
美俄換囚拉開八月驚奇序幕
畢竟世界已經處於核子武器造成的恐怖平衡時代,類似特朗普警告說的第三次世界大戰,難以直接在美俄之間打響。相反,在烏克蘭代理戰爭「你死我活」的背後,美國總統拜登和俄羅斯總統普京竟然花費十八個月的時間,合縱連橫導演了一場美蘇冷戰以來規模最大的換囚戲碼,全球七個國家涉入其中,多方換囚人數達二十六人。俄方釋放十五人,其中三人是美國人,一人是美國居民,他們分別是《華爾街日報》記者格爾什科維奇(Evan Gershkovich),前美國海軍陸戰隊員惠蘭(Paul Whelan),俄裔美國記者庫爾馬舍娃(Alsu Kurmasheva),以及包括普利茲獎得主卡拉─穆爾扎(Vladimir Kara-Murza)在內的俄羅斯持不同政見者。白俄羅斯釋放一名被判死刑的德國人,而西方國家則釋放清一色的十名俄羅斯人,包括最受媒體關注的二○一九年在柏林殺害前車臣民兵的克拉西科夫(Vadim Krasikov)。而在斯洛文尼亞偽裝成阿根廷人的一對俄羅斯夫婦,孩子竟然到了機場才知道自己是俄羅斯人,顯得不知所措。
土耳其成為換囚背景地,七架飛機送囚,場面都是荷李活史詩級大片的規模。在俄烏戰爭中互罵「賤民」、「流氓」的普京和拜登,在各自的機場英雄式歡迎囚犯回來,演繹一場「愛國主義」的戲碼,為自己陣營的政治行情加分,卻把好大喜功的特朗普徹底地晾在一邊。這樣的美俄,真的會讓烏克蘭戰爭打到核武的終極較量嗎?沒人相信。
賀錦麗改變選舉局面
比較敏感的是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本來,特朗普拜登對決,在特朗普英勇躲過一場刺殺後已經提前終結,特朗普的贏面無容置疑。以至於特朗普副手萬斯公開叫嚷,我們對烏克蘭不感興趣,美國應該快速將焦點東移至亞洲中國。為此,澤連斯基只能未雨綢繆,為防止淪為美俄政治交換的「棄子」,開始把中國拉進談判圈。
誰知,拜登突然退選,並力推副總統賀錦麗接棒。被外界調侃成「靠做老黑人(加州議長威利)小三上位」的賀錦麗,跌破眾人眼鏡,大開大合整合了兩周,不但讓民主黨各派「大老」為其背書,且快速拿到民主黨總統入場券,捐款數額超過三億美金,並獨斷專行點將明尼蘇達州州長沃爾茲成為自己的副手,開啟在賓州、威州等五個搖擺州的奪票之行,把「怪咖」特朗普和萬斯打得目瞪口呆,且很長時間不知道如何反擊。最能證明的當然是民調的急劇變化,賀錦麗支持率後來居上,在全國普選支持率和已五個搖擺州已經領先特朗普。至於沒有身家的國民警衛隊退役軍人、高中老師、橄欖球教練、國會山打獵高手的沃爾茲,更是把媒體高手、耶魯精英和矽谷風投家萬斯打得措手不及,甚至不敢接招與其進行副總統辯論,在中西部地區的底層白人支持度上,沃爾茲已經遠勝萬斯。賀錦麗的兩周勝過拜登的一年時間,就把特朗普以及共和黨辛苦營造的勝選模式推倒重來。以至於特朗普私下向人抱怨:明明已經贏了拜登,如今還要再贏賀錦麗。
澤連斯基看到賭盤賠率上的賀錦麗鐘擺,已經超過七成,頓時立馬停止求和的任何計劃,反而策動軍隊「反入侵」,把戰爭打到了離開莫斯科五百公里的庫爾斯克地區,讓普京尷尬惱怒。這絕對是俄烏戰爭爆發兩周年來的「最大驚奇」,基輔顯然向賀錦麗展示烏克蘭實力,以圖賀錦麗一旦勝選,能夠「拜規賀隨」,聯合北約和歐盟,加大對烏克蘭的戰爭支援,拖垮莫斯科。很清楚,美國總統大選的競爭結果,將會嚴重影響烏克蘭戰爭的未來走向,也影響歐洲的未來走向。
內塔尼亞胡吃定拜登
驚奇不止於歐洲戰場。如果說,烏克蘭戰爭要靠美國總統大選塵埃落定才能知曉結果,那麼,已經造成人道慘劇的加沙戰爭,極有可能左右美國總統大選的選情走向,這就是以色列與烏克蘭的地位截然不同之處。賀錦麗之所以不敢選擇極有人氣的猶太裔賓夕法尼亞州州長夏皮羅(Josh Shapiro)擔任副手,就是害怕州長支持以色列的立場激怒民主黨激進左派,因而反噬賀錦麗基本盤的票源。
本來,拜登在全力推動以色列與哈馬斯之間的停火協議,為總統大選加分。為了鼓勵以色列,白宮甚至邀請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到國會演講,換取其同意停火協議。誰知,吃定了拜登的以色列主戰派總理內塔尼亞胡,竟然在哈馬斯最高領袖哈尼亞(Ismail Haniyeh)到伊朗參加新總統就職典禮、並和伊朗商談加沙停火協議談判的時候,用導彈在伊朗境內精確斬首了哈尼亞,讓伊朗丟臉、也讓哈馬斯走回對抗的老路,等於攔腰切斷了停火協議談判的可能。根據《華盛頓郵報》報道,以色列在暗殺完成後第一時間通知美國,讓白宮「感到驚訝和憤怒」,但卻向世界顯明拜登對內塔尼亞胡根本沒有影響力,而是讓他玩弄在股掌之間。
以色列在這樣的時刻不懼跟伊朗等阿拉伯國家戰爭而痛下殺手,一方面是要達成徹底剿滅哈馬斯的戰爭承諾,同時也是擺脫美國對以色列的制約,以及削弱《北京宣言》成功調停巴勒斯坦各派系對兩國論方案支持的壓力,副產品就是內塔尼亞胡得以躲避一旦停火協議成功會讓他自己在以色列遭到政治清算的下場。
然而,令人驚奇的斬首行動,讓哈馬斯的加沙本土派領袖辛瓦(Yahya Sinwar)成為新領導人,他是去年十月七日策劃哈馬斯恐襲以色列邊境地區的罪魁禍首,也是反對停火的主戰派,如此一來,加沙的戰事將會進一步拉長,人道悲劇也會進一步加深,世界深感憂慮。
從七月底到八月的一系列「驚奇事件」,讓烏克蘭和中東兩個戰爭熱點地區形勢有所進展,世界局面更加動盪。這在在顯示,美國選舉的政治對立和不穩定,不但凸顯美國的持續衰退,也讓二戰後美國自己主導的國際秩序處在更加風雨飄搖、搖搖欲墜的危險境地。但願從現在到十一月五日的大選日,美國和世界不要再上演太多令人膽戰心驚的「九月驚奇」、「十月驚奇」、甚至「十一月驚奇」了。
(作者為本刊特約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