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時事
巴黎奧運會上的中美金牌戰,可謂鏖戰猶酣,兩國上下浮沉的金牌數,彼此咬得很緊,甚至給人以「犬牙交錯」之感。
眾所周知,中美正在多個領域展開交鋒。中國用力盯緊美國追趕,美國極力遏制中國追趕。毋庸置疑,這種追趕也延伸到了奧運會的冠軍角逐。
如此激烈的角逐,某種程度上是把戰場轉移到了競技場。「修昔底德陷阱」的提出者艾利森教授(Graham Allison)在巴黎奧運會結束前夕發表在美國《國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上的文章指出,「奧運會上的競賽,只有兩個超級大國:中國和美國。」
回顧近百年來的歷屆奧運會金牌爭奪戰,可明顯看出國運與奧運的交融關係:德國在一九三六年實力最強時,獲得過一次奧運會金牌第一;蘇聯實力稱霸天下時,屢屢獲得奧運會金牌第一;美國成唯一超級大國後,幾乎壟斷了其後的奧運會金牌;二○○八年中國開始崛起,在北京舉行的奧運會上獲得過一次金牌第一。
蘇聯變成俄羅斯後,帶領獨聯體國家還與美國抗衡了一段時間,不過那個階段獨聯體基本都位列奧運會金牌第二。從二○○四年雅典奧運會開始,就變成了中國與美國的較量,雖然中國超過俄羅斯躍居第二,但與美國的差距還相當明顯。
二○一六年的里約熱內盧奧運會,中國滑到了金牌第三(比第二名英國少一枚)。到二○二一年的東京奧運會,中國的金牌數緊咬美國,最後只差一枚。這次巴黎奧運會,在最後時分美國女籃以微弱優勢擊敗法國獲得最後一枚金牌,以四十對四十的金牌數逼平中國(美國的銀銅牌數比中國高)。
最後,中國公布的奧運獎牌排行榜上,美國排在第一位。但有網友把中國香港和中華台北各自所獲的兩枚金牌也算在了中國名下,因此中國四十四塊金牌位居第一。
奧運金牌第一,到底重不重要?
中國代表團「搞特殊」事件
在二○二四年巴黎奧運會開幕之前,網上就是一片爭論:去巴黎參加奧運會,是獎牌重要還是參與重要?網上給人的感覺似乎更佔上風的是參與大過獎牌。
與此同時,各國運動員開始進駐巴黎奧運村之際,網上又傳出了中國代表團自帶空調、自帶廚師、自帶床墊,吐槽巴黎夏天的涼爽根本用不上空調,但中國代表團卻在法國「搞特殊」。於是,網上掀起了一股風潮,微博、抖音、小視頻紛紛造勢,對運動員在巴黎享受貴族待遇頗多微詞,甚至直言老百姓更關注自己當下的生活,已沒有興趣觀看奢華的奧運會。
後來巴黎奧運村的居住條件曝光:一個套間五間房,房與房之間的空間很窄小,每個房間住兩人,即使舉重運動員的大體格也得睡紙板床,床墊是用回收的漁網編織而成。一套房裏居住九人,但只有兩個簡陋的小衛生間,運動員如廁和洗澡都得排隊。另外,因為奧運村剛剛交付,室內甲醛味甚濃,完全不符合巴黎舉辦方所稱的環保理念。
一下子,當初不滿運動員享受特殊待遇的網民,在瞠目結舌之餘,態度來了一個大轉彎。這檔口,中方代表團也在新聞發布會上回應,沒有自帶空調到巴黎。
LGBT讓中國人眼界大開
巴黎奧運會的開幕式,又一時激起了千層浪。有的人認為很浪漫,有的人認為很邪惡。那些認為邪惡和不妥的人,對這種不分年齡不分場合的LGBT元素恣意揮灑,耿耿於懷到巴黎奧運會結束也沒有釋放完畢。
本來中國人知道LGBT的人很有限,但被巴黎奧運會這麼一宣揚,再加上各種自媒體的隨性解讀,中國人頓時有種「眼界大開」的驚愕感。而在此前後,Tesla行政總裁馬斯克與他長子之間就LGBT的紛爭,也給中國人上了一課。
馬斯克在美國加州上學的大兒子,在他不知情的情況下,突然變性成了大女兒,不僅洋洋自得地留着一頭嫵媚的金髮,而且揚言要和反對他變性的父親斷絕關係。這個男變女的孩子公開指責父親:他從未真正涉足教堂,他對氣候變化漠視,他說阿拉伯語是「敵人的語言」,他的火星移民計劃是虛假宣傳……這孩子甚至譴責馬斯克:「你是一個連環通姦者,不會停止對自己的孩子撒謊。」
巴黎奧運會雖然已經結束了,但由巴黎奧運會擴散的LGBT,也具有了里程碑的歷史意義。將來的世界,將會怎樣對待由兩性進入一百多種性別的混亂社會呢?
從鬆弛感到競爭感
再說回奧運會現場,開幕式的好與壞還沒有爭執透徹,「鬆弛感」一詞又甚囂塵上。也不知是從誰開始引導出來了一個風向,不看成績而看鬆弛。自然這種「鬆弛感」很快就站不住腳了,隨着體育大國的你追我趕,競爭的氛圍拉滿了風帆。
當二十一歲的鄭欽文代表中國隊首次獲得奧運會女子網球單打冠軍時,那激烈的場面和狼性的競爭,讓所謂的鬆弛感拋到了九霄雲外,國內的網民也跟打了雞血似的,精神一下子提振萬分。
當泳池黑馬潘展樂以一個身子的優勢奪得男子一百米自由泳冠軍後,澳洲一個游泳教練發視頻出言不遜影射用藥,遭到中國網友的連環回擊,最後這教練不得不找來一件中國游泳隊的外衣穿在身上拍照示眾,以求放過。
八月五日(巴黎時間八月四日),潘展樂在他二十歲生日這天,與其他三位隊友一起獲得了奧運會男子4x100米混合泳接力冠軍。這石破天驚的突破,打破了美國男子游泳隊壟斷了四十年的堅壁,讓整個世界為之震驚。
游泳和田徑是美國最出獎牌的奧運會項目,田徑由黑人壟斷,游泳由白人壟斷,這是美國要全力捍衛的。可是現在,中國橫衝直撞出來,對美國以及白人世界的衝擊力度不言而喻。
在奧運現場的知情者透露,游泳隊員除了訓練和倒時差,還要應付接近二百次的興奮劑檢查,每人平均被查五至七次,早上六點還沒醒就檢查,午休也要查,晚上訓練結束後夜裏還要查。
儘管奧組委對中國游泳隊刁難性地查查查,但中國游泳隊在巴黎奧運會上仍突破性獲得十二枚獎牌,二金三銀七銅,是參加奧運會以來獲得最多的一次。
央視微博的六連問
在奧運會結束之際,網上傳出了美國奧運隊的哮喘疑雲:六百三十名參賽運動員中竟然有四百五十人患哮喘,荒誕到有點不可思議,對這種巧立名目嗑藥的現象,中國上上下下頗有一種憤憤不平感。
對美國游泳運動員賽後的「紫薯臉」、「紫皮人」,中國網民頻頻「以圖為證」指責。據傳,前世界自由泳冠軍索普,就美國游泳隊「紫薯臉」透露:有一種最先進的藥物,服用十五分鐘後就消失藥性,尿檢查不出來,目前已有三國在使用。
八月十二日,央視的微博發出「美國興奮劑醜聞六連問」:
今天凌晨,巴黎奧運會閉幕,賽場上的比賽告一段落,但維護體育精神的鬥爭還在進行,美國的興奮劑醜聞還在發酵。下屆奧運會將在美國洛杉磯舉行,要讓世界對美國體育重拾信心,「美利堅眾嗑國」這些驚人疑問不能不了了之:
一、眼藥水灑在床上,美國運動員一躺藥檢陽性?
二、給運動員脫罪後,美國官方聲明也能撤稿?
三、游泳隊人均「紫薯人」,美媒不僅不解釋還 P 圖?
四、把「嗑藥」運動員發展成「線人」,美國代表隊還有幾個正常人?
五、最能「嗑藥」的是美國,最喜歡找茬別國的還是美國。自己都管不住,還要「長臂管轄」全世界?
六、二○二八年洛杉磯奧運會,美政府會不會一言不合就抓人?
中央電視台如此尖銳質問,而且毫不隱諱地直搗要害,真是前所未有之舉。可以看出來,意在劍指下屆洛杉磯奧運會。通過巴黎奧運會的區別對待,中國擔憂下屆奧運會的雙標操作只會更嚴重。
一九八四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運動員第一次參加奧運會,地點就是洛杉磯。如今整整四十年過去,下一屆奧運會又要奔赴洛杉磯,屆時中國代表團將會迎來怎樣的命運呢?
避免「修昔底德陷阱」的戰爭
二○○八年北京奧運會閉幕之後,《紐約時報》登載其前駐中國記者紀思道的〈中國的成就是超越金牌的〉一文。紀思道認為,中國金牌第一僅是開始,未來會看到中國人在藝術、商業、政治、科技、軍事上取得耀眼成就。
兩獲普利茲獎的紀思道是白人,當《紐約時報》記者時,曾駐香港、北京、東京,他多次發表言論指出「釣魚島屬於中國」,為此日本右翼還發出「恐怖襲擊加州」的恐嚇。
提出修昔底德陷阱理論的艾利森教授強調,中國從幾乎沒有影響力到成為美國在奧運會上的主要對手,這種崛起與中國在其他領域的崛起如出一轍。這反映了中國作為美國二十一世紀裏最重要的地緣政治對手的幾乎全方位崛起。
從二○○八到二○二四年,從紀思道到艾利森,他們從資深記者、專欄作家、哈佛教授的角度,看到了常人看不到的一種脈絡。
艾利森教授表示,中國的迅速崛起正在挑戰美國在全球等級制度頂端的既有地位。二○二○年他和一群哈佛學者為政府準備了一系列有關經濟、技術、軍事、外交和意識形態的報告:中國在世紀初還未出現在美國的後視鏡中,現已與美國並駕齊驅,甚至在某些方面超過了美國。
根據美國中央情報局的資料,二○二三年底,中國的GDP按購買力平價計算為三十二點九萬億美元,而美國為二十六點九萬億美元。
中國已成為第一大貿易國、世界製造工廠、高科技產品出口國。中國在太陽能、風能、電動汽車的下一代綠色技術方面已確立了主導地位。
艾利森教授指出,美中之間現已處於典型的修昔底德式競爭,過去大多數修昔底德式對抗均以戰爭告終。他呼籲,美國和中國需要在競爭中尋找合作,以免發生修昔底德陷阱難以避免的戰爭。
只要中國遵循發展規律
通過這場奧運會的金牌,通過艾利森教授的評論,我們被點撥到如何看待奧運與國運的相互關係上,儘管很多國人可能會不以為然。
當外部世界高看中國及其未來時,不少國人感受到的卻是生活中的不如意。當下的各種指數下行,讓中國人對未來的希望下落,感覺國家正落入爬高中的「低窪陷阱」,這一感覺似乎比「修昔底德陷阱」來得更真切。
其實萬物向前,都難免不出現起伏。跌宕起伏也會讓人們更加認識到一種珍惜,但要意識到,中國的發展已到了一種大勢,即使歷史的車輪有短暫的後撤,其趨勢必然是不可阻擋的滾滾向前。
只要中國遵循發展規律,珍惜四十年來的改革開放成果,關注民生並調動好國人的凝聚力,不會因人為因素干擾行進步伐,在政治經濟社會等方方面面與文明攜手共進,奧運與國運的運勢就會如期降到中國的土地上。
(作者為本刊特約主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