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時事
2024-10-30
二〇二四年十一月號
牽制日本介入台海?——中國「琉球牌」的來龍去脈(中)(林泉忠)

上文概述了近年來中國大陸有關「琉球牌」出爐的時代背景以及二○一三年第一波「琉球熱議」興起的來龍去脈。暌違十年,第二波的「琉球熱議」則發生於二○二三年,起因是沖繩縣知事玉城丹尼訪問中國,高潮則是國家主席習近平參觀國家版本館時,特別言及過去中國和琉球密切的歷史關係,本文聚焦第二波的「琉球熱議」。

第一波琉球熱在學術界引發的亂象

二○一三年第一波的「琉球熱議」雖然因中國政府無意正式提出「琉球地位未定」而導致其熱度無以為繼,不得不草草收兵。然而,第一波「琉球熱議」的影響卻是深遠的。

二○一三年《人民日報》署名文章提出「琉球再議」雖然成功地掀起了第一波的琉球熱,卻也暴露了一個致命的弱點—當代中國社會對琉球近現代史尤其是沖繩社會現狀缺乏了解,當時絕大部分中國學者也不清楚中國政府曾經支持「沖繩歸日」的立場。如此缺陷的暴露,也促使中國學術界開始了對當今沖繩社會現狀包括與日、美關係的探討。

相對於戰後台灣持續性地進行琉球研究,中國大陸學術界對琉球問題的關注相對較晚,但亦並非不存在。自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基於過去琉球國時期設有「琉球館」以及當代仍保留了部分琉球人墓等地理上的優勢,位於福州的福建師範大學在前輩學者的基礎上,王耀華、徐恭生等新一代學者的努力下,逐漸將福師大發展成中國大陸研究琉球的重鎮。自一九九四年始,福師大還參與琉球大學、台灣中研院人社中心輪流合辦中琉歷史研究學術研討會,並延續至今。

然而,長期以來,福師大琉球研究的範疇主要是琉球王國時期的歷史研究,且集中在中國與琉球之間的交流歷史,基本不涉一八七九年琉球為明治日本所滅、並改為「沖繩縣」之後的近現代史,更不觸及圍繞當代沖繩現狀的研究。受到二○一三年第一波「琉球熱議」的刺激,除了中國海洋大學自二○○九年開始參與合辦上述中琉歷史研究會議之外,近年來北京大學、武漢大學、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北京師範大學等先後舉辦了琉球/沖繩議題的研討會。其中筆者受武漢大學之邀,於二○一八年開始主持日本研究中心的工作,主力就是發展琉球/沖繩的近現代研究,目前已舉辦了三場國際學術研討會,可望將之打造成中國近現代琉球/沖繩研究的重鎮。

誠然,當下中國大陸的琉球—沖繩研究發展參差不齊。基於對沖繩近現代史及現狀認識的不足、部分研究單位及學者對琉球/沖繩近現代悲情歷程的同情,乃至於從中國地緣政治戰略出發等原因,不僅主張「琉球地位未定」或支持「琉球獨立」的學者文章比比皆是,北京大學、北師大等學術單位舉辦的研討會還邀請了「琉獨人士」參與,因而引發日本公安調查廳的年度報告書《二○一七年內外情勢之回顧與展望》點名批評中國方面以學術為由,「接近『琉獨勢力』,提出『琉球地位未定論』,企圖形成對中國有利的輿論……」此一事件導致其後以琉球大學為主的沖繩主流學術界對參與中國方面的研討會等學術交流抱持極為謹慎的態度,中國大陸與沖繩當地的學術交流也因此受到影響。

第二波琉球熱的契機—玉城知事訪華

中國社會第二波的「琉球熱議」出現在第一波暌違十年後的二○二三年。其發生的背景,涉及二○二一年後「台灣有事」在日本甚囂塵上的事態發展,契機則是時任沖繩縣知事玉城丹尼即將到訪北京一事所引發的未演先轟動的新聞效應。

基於「台灣有事」及區域緊張局勢,二○二三年四月一日沖繩縣政府設置了「地域外交室」,以推動自主對外關係。四月底沖繩縣副知事照屋義實專程到訪東京,與新任中國駐日本大使吳江浩舉行閉門會談。該「密會」的消息被《琉球新報》報道出來,隨即在中國網絡媒體引發多方關注。其中兩則消息透過微信公眾號獲得大量轉發,包括「秦剛外長談《波茨坦公告》,對日發出提醒:琉球不是日本的領土」,以及「中國駐日本大使吳江浩在大使館閉門會見了沖繩副知事照屋義實,雙方決定取消沖繩稱呼,改回原名琉球」等內容。

儘管這兩則「新聞」並非事實,卻沒有出現更正、澄清或反駁的文章,且於此議論熱潮帶動下,在中國學術地位崇高、於二○一三年以作者身份發表〈論《馬關條約》與釣魚島問題〉(《人民日報》,二○一三年五月八日)而引發第一波「琉球再議」的張海鵬,其續篇文章〈應當提出琉球地位再議問題了〉,也獲得大量轉發。

將中國這波新呈現的「琉球熱議」現象推向高潮的,是六月四日《人民日報》在頭版頭條以〈賡續歷史文脈 譜寫當代華章〉為題,報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參觀考察中國國家版本館時,在古籍《使琉球錄》展品前,發表了就其過去擔任福建省長期間與沖繩交流的經驗,及明清時期中國與琉球歷史關係的罕見談話。

習近平的此次談話,是其主政以來首次在公開場合談及琉球/沖繩;而《人民日報》在頭版頭條出現「琉球」(沖繩),應該也是有史以來第一次。重點是,習近平的講話,與上述四月以來中國社會的第二波「琉球熱議」,以及即將到來的七月沖繩縣知事玉城丹尼訪問北京一事,彼此相互聯動,堪稱一脈相承。

習近平談話將琉球熱引向高潮

習近平是就工作人員介紹明朝抄本《使琉球錄》時,回應道「我在福州工作的時候,就知道福州有琉球館、琉球墓,和琉球的交往淵源很深,當時還有閩人三十六姓入琉球」。短短數語,簡單明瞭地概括了明清時期中國與琉球長達五個世紀的歷史關係,而且還言及習本人過去工作的相關性,巧妙地將中琉關係的過去與現在相連接。當代中國領導人談歷史,且由媒體來重點報道,通常都深具現實意義。換言之,習近平談琉球所要帶出的「當下中國與沖繩交流仍然必要且重要」的信息,呼之欲出。

到了七月,在中國輿論千呼萬喚了兩個多月的沖繩縣知事玉城丹尼,終於抵達北京進行了為期五天的訪問中國行程。不出所料,中方高規格款待玉城知事,突顯中國對這名昔日琉球王國的今日當家來訪的高度重視。玉城丹尼此行受到中方高度重視,不僅包括其本人將參加日本國際貿易促進協會在北京的團體訪問行程,還包括單獨訪問北京張家灣琉球墓園以及其後福建的行程安排。隨着玉城知事訪華行程的結束,二○二三年中國的第二波「熱議琉球」也逐漸地從高潮褪去。

經一事長一智,作為第二波的「琉球熱議」,顯然北京的應對成熟了不少。最明顯的進步在於此波「琉球熱議」,尤其涉及到琉球地位問題的討論,完全將之止於「民間」層級,幾乎看不到官方身影。在《人民日報》撰寫二○一三年「琉球再議」話題文章的作者之一、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歷史研究院副院長李國強教授,儘管這次也上中央電視台解讀習近平的「琉球談話」,然而並未進一步觸及「琉球地位問題」。據筆者觀察,此次「琉球熱議」中,最具「官方」身份並公開聲稱「琉球地位未定」的,要數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孫家珅。孫是受深圳衛視之邀,在出席《決勝制高點》節目時發表此番言論。

那麼,究竟為什麼中國在「琉球地位未定論」議題上欲走還留?「琉球牌」為何不易打?

儘管中國外交部既未針對民間第二波「琉球再議」熱潮予以任何回應,亦並未藉此就沖繩的地位提出官方的新表述,然而在此波熱議中,「中國將打琉球牌,以反制日本介入台海問題」的戰略思維,似乎已呼之欲出。

(三之二,未完待續。作者為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特任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