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田集
在普羅旺斯的田野找路,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是找一條古橋,前不巴村後不搭店的所在。司機在一片荒蕪人跡的原野上繞了幾圈,從一條仄路開下河谷,停在路邊,說,到了,就在對面。我們下車的地方,有一片灌木叢,往前看,是條平坦的水泥橋,古橋呢?司機說,往前走,走到橋上,看對面,就是古橋了。我們走到橋上,普羅旺斯夏日正午的陽光,像古羅馬戰士列陣的長矛,閃着耀眼的光芒,在我們視線前方鋪排了一片殺氣,朦朦朧朧看到一座三眼的岩石古橋,就是我們尋找的儒蓮古橋了。
定了定神,眼前的景象逐漸清晰起來,古橋雖然經歷了兩千年的滄桑,看起來卻很完整,絲毫沒有歲月磨蝕之後的殘破感,倒像是老當益壯的戰士,讓我想到三國老將軍黃忠,在定軍山刀斬夏侯淵的氣勢。不過,這座橋的年齡,要比老黃忠早上三個世紀,真是座見證了人類歷史的老橋。說到普羅旺斯的老橋,旅遊書首先推薦的是尼姆城東郊的嘉德古橋(Pont du Gard),在橋梁古跡的類別中,算是法國南部最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嘉德老橋是座廢棄的引水橋,有三層橋體,引水槽坡度計算之精密,令人不得不佩服古羅馬建築工程的成就。不過,五十米高的嘉德古橋,壯觀的確是壯觀,卻與儒蓮古橋的功用不同,不是平素車馬行人與戰時軍隊輜重踩壓經過的交通衢道,也不像儒蓮古橋老而彌堅,一直使用到二○○五年,還讓汽車在橋上通行,直到我們腳下這座水泥橋建好,才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成了備受保護的文化遺產。
儒蓮橋建於公元前一世紀,相當於中國西漢末葉、王莽當政的時代,橋名Julien,是用了凱撒大帝(Julius Caesar)的名字,突顯了當時羅馬帝國開疆闢土,從北意大利,一直穿過高盧地區,擴展到西班牙,就是經過這條通衢,跨過這座大橋,拓展了帝國的恢弘疆域。這座橋的石材取自本地的石灰岩,除了三眼橋拱之外,還在兩處橋墩的上方開了兩個洩洪用的眼洞,遠遠看過去,有種很特殊的羅馬均衡美感。夏日的普羅旺斯總是艷陽高照,天清氣朗,萬里無雲,乾燥得像烘烤麵包的烤爐,我們腳下是卡拉豐河,河床幾乎完全乾涸了,曝露出鏽紅色的岩岸。很難想像古羅馬時代,在漲水的季節,羅馬的將軍騎着高頭大馬,帶領披盔戴甲的將士,隨着運送輜重物質的車隊,跨過波浪洶湧的卡拉豐河,會在橋上想些什麼?會像孔子那樣,想着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嗎?會像高漸離那樣,心潮澎湃,擊筑高歌,風蕭蕭兮卡拉豐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兩千年來,晝夜陰晴,水漲水落,有時波濤拍岸,有時涓滴淅瀝,河水還是順着河床流去,儒蓮橋依舊屹立在這裏,看着羅馬帝國崛起,看着羅馬帝國滅亡,看着神聖羅馬帝國再度興起,也看着神聖羅馬帝國的後裔衰敗而滅亡。
我們站在一座新建的水泥橋上,遠望儒蓮古橋,就好像看見了歷史最真實的見證,從古羅馬時代一直到今天的法國,風裏雨裏,光影交錯,有戰爭的殘酷,有和平的安逸,人事全非,而古橋依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