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威
江青是當代藝文界的傳奇人物。她出身專業舞蹈科班,上世紀六十年代走紅港台電影界,旋即於七十年代自影壇消失。當她再度復出時,已經回歸本行,成為現代舞蹈名家。九十年代後,江青提筆為文,開啟了寫作事業。她藉散...
一九五八年秋天,時為哈佛大學研究生的余英時偶見陳寅恪先生《論再生緣》油印本,讀後撼動不已。陳寅恪是民國時期名滿國際的史學大師,一九四九年選擇留在中國,自此鐵幕隔閡,海外對他的境遇無從得知。《論再生緣》...
一九八九年初夏的北京風起雲湧,一夕數驚。在極端倉皇的情形下,劉再復離開北京、取道廣州轉赴香港。在此之前,劉再復身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所長,是中國學界和文藝界舉足輕重的人物。他的《性格組合論》、《...
二○一六年九月底,香港嶺南大學召開《嶺南學報》復刊學術會議,瞧見王德威教授的名字,立即邀約聯繫,冀望聆聽請益。卅日下午兩點至兩點五十分的錄音,直到十二月四日才靜下心來聆聽整理。感動,珍惜,盈滿心間。二...
夏濟安、夏志清兄弟生長在充滿戰亂的三四十年代,日後遷徙海外,種種經歷人們所知有限。夏志清先生在二○一三年底去世後,夏太太王洞女士整理文件,共得夏氏兄弟通信六百一十二封。這批信件在王洞女士監督下,由...
中國文學評論家夏志清先生逝世一周年(二○一三年十二月廿九日病逝),作者以誠摯文字懷緬:「我懷念夏先生。在另一個世界裏,他是不是還忙着和女士們熱情擁抱,和左派繼續鬥爭,勸住在隔壁的魯迅多刷牙,提醒張...
精彩摘錄:《生死疲勞》既然以六道輪迴為主題,自然暗示了敍事乃至人生的重複節奏與徒然感。比起《創業史》、《紅旗譜》到《金光大道》所承諾的毛氏「雄渾」史觀,莫言要讓我們了解革命大業下「疲勞」的真諦。他...
文學的香港史——聽起來有點聳動,但本文以文學為坐標,初步理出了香港史的脈絡。香港文學並非無足輕重,侶倫、張愛玲、《中國學生周報》、金庸、劉以鬯、西西、李碧華、陳冠中、羅志華和董啟章,教人敬佩的作者...
夏志清教授明年九十華誕,《中國現代小說的史與學——向夏志清先生致敬》一書在台灣隆重出版,本刊特別刊載主編王德威教授的序言。蘇州大學文學院季進教授二〇〇四年三月訪問夏教授,訪稿也收進該書附錄中,我們...
精彩摘錄:陳冠中的小說政治學訴求的是散播魯迅所謂「真的惡聲」。國家的「大說」鋪天蓋地,但總還容得下嬉笑怒駡的聲音吧。而小說以其虛構特性,或許還能收聲東擊西之效?至於陳冠中的危言是居安思危,還是危言...
「當代文學六十年」研討會在港舉行,本文是研討會論文,本刊率先刊出,以饗讀者。本文指出莫言和朱天文在新世紀分別以不同形式的「言」呈現他們的創作觀。他們的小說創作涉及三個命題:小說創造「自由」的意義;...
哈佛大學東亞系今年春天邀請了十位來自香港、台灣、馬來西亞、美國的華文作者﹕聶華苓、李渝、施叔青、也斯、平路、駱以軍、黎紫書、紀大偉,以及現居劍橋的作者艾蓓、張鳳、李潔,還有在東亞系就讀中國現代文學...
沒有更多文章
搜尋文章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