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
二○一六年起,從《說愛蓮》、《回望》、《我歌我唱》,新書《印記》已是江青在台北爾雅出版的第四本書。封面上董橋俊雅的「印記」題字,背景若隱若現看出「一九六三—一九七○」字樣—其實...
《我播種黃金》
唐諾 著
台北:印刻出版
2023年9月
散文家唐諾早年寫過球評、推理小說導讀,是讀者心中最佳「書籍擺渡人」。受訪時曾說:「成為作家首先要成為優秀讀者。」新作《我播...
《臺灣妖怪百寶圖》
何敬堯 著
魚儂 繪
台北:九歌出版
2023年7月
學者兼作家、「台灣妖怪專家」何敬堯,此番攜手插畫家魚儂,將十年心血成果:「台灣妖怪資料庫」...
論視野之寬、產量之豐、辭章之美,王德威教授是兩岸四地「小說評論第一人」:四地指的是「台、港、陸、星馬」華文文壇。繼二○○二年出版《跨世紀風華—當代小說二十家》後,二十年匆匆流逝。今推出續集...
颱風剛走,八月首個周末來到台南。
臺灣文學館下午有一場年度「臺灣文學獎創作獎贈獎典禮」,既給年輕作家鼓掌喝采,也分享好友得獎喜悅。無人不知「台南小吃」風味冠全台,更有雅致古書店,與店主人悠閒泡茶聊舊...
此書由「台灣文學館」策劃,結合二十二位學者作家共同撰寫,企圖以生動文字勾勒台灣出版歷史百年面貌。書名《出版島讀》意思難解,加上副標題:「臺灣人文出版的百年江湖」可知內容主題。
特色之一在其「編輯與策...
十三萬字小說《大海借路》是二○二二年春台灣文壇最受矚目文學作品。原因除了因其獲得「國藝會長篇小說專案」台幣五十萬元獎助外,還在其主題內容廣受評家讚賞。作者周梅春是台灣高雄人,小說以寫實筆法,引人情節,...
逛舊書攤,收集文學老書,早從讀高中時代便開始了。那時台北城南有條「牯嶺街」,聚集各種專賣老字畫舊書籍的露天攤子。未想多年之後,持續癖好集來一屋子舊書竟派上用場:後來執教大學文學系,間歇開「當代文學」課...
舞文弄墨半世紀,詩人管管(一九二九—二○二一年)身體一直很好。六十九歲再婚,娶得年輕嬌妻。七十歲得子,取名:管領風。前年二○一九年適逢九十整壽,台北再辦一場別開生面「詩畫展」,展出詩畫及照...
自國小教職退休後,小說家七等生深居簡出,近年更少與文友往來。二○二○年十月二十四日辭世,台北文壇隔了兩天:二十六日方得知消息。生前交代長子劉懷拙:不發訃聞、不辦儀式、不通知親友,火化後直接將骨灰撒入海...
作為知識分子,他的言行事業真是精彩。如果兩岸三地,不,應該說整個世界,多幾位這樣的人物,我們社會比之現在,不知該好出多少倍。
他是海外保釣風雲人物林孝信。認識不認識的朋友,都稱呼他「老林」。一九四四...
詩人及作家楊牧(王靖獻)三月十三日在台北國泰醫院辭世,享年七十九歲。消息來得突然,震驚台灣文壇。王教授東海大學外文系畢業赴美,美國愛荷華大學藝術碩士、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比較文學博士。歷任麻薩諸塞、普林...
二○一九年十二月十七日尉天驄教授於台北萬芳醫院辭世:「清晨六時於睡夢中安詳地離開我們」,當日收到其兒子尉任之傳來短訊。尉教授是影響台灣文學史重要文化人:創辦一系列文藝雜誌,引領一個時代文學風潮。當年寫...
很多人不知上世紀五十年代是柏楊的「小說時代」,是他一生中小說創作最勤、成果最豐的黃金十年。那時「柏楊」的筆名猶未誕生,他的文學起步是小說,全用本名「郭衣洞」在報刊發表,然後結集出版。那時他還沒有辦自己...
劉以鬯輩分更高,也更早發表作品,但作品進入台灣的時間卻比也斯要晚,足見作品「生產時間」與「傳播台灣時間」並不一致。
陳安琪導演的《三生三世 聶華苓》,二○一二年曾在香港國際電影節和台北電影節放映,獲得好評。本文作者指出,作家生平傳記容易拍,文學家精神特色難掌握。而這部電影體現了文學家的精神風貌,十分難得。——編...
正在加載更多...
搜尋文章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